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普博谁云仁道难,剪裁妙巧智之端。都将凡物换英物,尽欲热官成冷官。
色即是空随手灭,恩生于害转头看。大千界里毫光彻,稽首惟应礼屈胖。
大江过涪万,受水日以众。水性杂而争,往往邹鲁閧。
云安两恶滩,东阳庙矶共。夏冬异消长,危险相伯仲。
舟行十月交,东阳差无恐。猖獗独庙矶,水落势益纵。
怪石扼两傍,乱流竞一缝。被阻成轩轾,遭束乃错综。
蹙为盘涡深,激作鼓濆送。下陷窟千寻,上涌花四弄。
一苇蛇赴壑,万浪牛鸣瓮。放棹择强弱,打舷判轻重。
朋党互倾排,仇仇交击撞。情意忿不和,气力悍莫控。
有如诸道兵,不听一帅用。又如五方民,不服一国统。
神禹今则亡,谁能平洚洞。我谓息水斗,犹之息民讼。
水性不可逆,民情不可壅。王者决使导,《周官》一《禹贡》。
我欲铲乱石,快览蜀江空。
春来琼岛花如锦,红雾霏霏张九天。底事君王稀幸御,儒臣日日待经筵。
翠倚疏帘,昨宵梦冷池塘雨。天涯离绪。岁岁和春住。
又是年时,烟锁垂杨渡。斜阳暮。片帆何处。绿遍归来路。
寓宇畴非寄,良辰不我留。登丘候云出,入壑引泉流。
遗世成孤往,怀人赋远游。临风几惆怅,今日复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