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注释
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改。
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鲁王、唐王。

鉴赏

  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

  下片宕开一笔,径写对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词人若非怀有深仇惨痛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而用以兼喻泪水的有李煜的《乌夜啼》“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陈子龙则将这些故实融会贯通,自铸伟词,赋予新意,令人读来便觉有更深刻的意蕴和更强烈的美感。

  陈子龙比较重视诗词的寄托,他曾说过他之作诗是为了“忧时托志”(《六子诗序》)。此词形式上虽“风流婉丽”,但词人借以“忧时托志”则与其诗作是一样的,阅读时须透过绮丽的表面,去体会深永的内涵。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你喜欢

杨花榆荚风流浅,秾李夭桃气味凡。只有寒香无俗韵,不烦吹笛恼掺掺。

故人迩在登封居,折腲从事意何如。
月明曾听吹笙否,我亦未见缑山凫。
栖苴世上风波恶,情知不似田园乐。
未知嵩阳禅老之一言,何似黄石仙翁之三略。

一翠扑人冷,空濛溯却遥。湖光飞阙外,宫月澹林梢。

春暮烟霞润,天和草木骄。桃花零落处,上苑亦红潮。

九日山陵木叶丹,北来秋色抱长安。天开紫极群龙起,月照苍梧万骑寒。

绝壁正当胡马路,西风不落汉臣冠。青萸黄菊年年事,谁拟今从北斗看。

礼器超诣含高深,《史晨》淳奥法易寻。《石门》彫疏《华山》密,闳博肃括惟荡阴。

意理古淡若《西狭》,樊敏难遇怀萧森。渐方渐厉氛甚恶,降及曹魏加㟢嵚。

墨本摩挲疑莫释,一玩坠简如生擒。千年无隶殆欲绝,东都作者难知音。

墨卿猿叟粗可语,笔骄意狭空相针。积之已久或有得,子能起予勤摹临。

抗颜举世孰矜式,当风殊快聊披襟。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多病言归去,孤舟秪素琴。海天南尽处,燕阙北来心。

秋老下榕叶,沙寒鸣翠禽。赋成应有寄,惆怅岭云深。

吾爱清源陈顺夫,妙龄足迹江湖上。
三湘舟里诗成束,百尺楼前酒满壶。
科目岂淹真后杰,世间谁饱满侏儒。
长安贵宦门如市,还有樽前此客无。

一朵萧然带墨痕,玉阑干畔倚黄昏。也知不作金棱碧,何用韩郎为染根。

小雨集春夜,忆居江汉时。
西园桃李树,到晚有余姿。
载酒绕阡陌,折芳恣遨嬉。
里闾多乐事,中年遭乱离。
飘零向十载,南来复再朞。
故园当日春,相见一天涯。
他乡花自发,山寺日初迟。
时节岂云异,身世自堪悲。

素练裁成团扇。新样十分圆满。试向掌中擎,明月全身都现。

如面。如面。只当素娥相见。

曾君好马有马癖,昔买骏马千金直。一从徵刷上天衢,每见流星想行迹。

今年得马胜前马,八尺垂钩汗流赭。落花风细草如烟,时控青丝出原野。

官中多马劳驰驱,得似此马闲且都。朝行疑逐飞鸟没,昼浴恐与神龙趋。

逝兹太平麟凤从,此马自在此林中。几人相马识神骏,骨骼卓荦真奇雄。

溪崖泥盘石角溅,戒尔圉人勿轻贱。清刍黑豆未渠饱,锦障金羁竟谁荐。

君不闻幽并马群五色俱,北客长驱愁远途。南来往往凋丧尽,似此骏骨一匹无。

似此骏骨一匹无,临风为尔增嗟吁。

晚饭鱼虾果菜充,一筵师友弟兄同。帘波酒影初更月,花气茶香小院风。

杂坐形骸忘主客,屡空瓶盎笑儿童。还期刻烛连宵咏,不厌儒餐脱粟穷。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寒潭谁掷剑,终古化龙腾。长忆凌霄客,而无咒钵僧。

虹藏江弄影,光耀水生棱。空际盘旋舞,秒波分外澄。

船头坐吹笛,池竹烟始绿。隔水春濛濛,山家酒应熟。

苔石醒午醉,松风清夜弦。孤梦吹更远,幽怀多自怜。

林梢冻禽窥,墙阴余雪护。思君如春风,日日溪上路。

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
今来不是无朱亥,谁降轩车问抱关。

司农堂前百宝罗,乙爵辛卣相击摩。周季保彝季悆鼎,郘钟鲁䵼■王盉。

更有召中生姒鬲,世间此物存岂多。鲰生登堂拓百本,青毡翠墨亲摩挲。

考文释器徵所出,长安易水太山阿。卣曰父辛爵曰乙,先后亳社追猗那。

爵上土花没瑶饰,一文当柱形如禾。中流及缘作亚字,朝饯馈献应同科。

乙辛柔日皆内事,古义简所无枝柯。更有一器特精好,是名曰盉读如和。

从禾得声非后起,我于音学无偏颇。世人争诟歌麻部,尽随娑媻改娑婆。

尤附会者周桼呁,宁知两罍释非讹。此文唯■不可读,姬殊之夫名孰何。

一鼎一彝皆季氏,悆也保也字未磨。作鬲召中君奭裔,旧姻生姒茑与萝。

奇者鲁内小臣䵼,陪臣助祭锵鸣珂。侯生作器登明堂,骏奔欲奏清庙歌。

更从郘钟识郘后,共公庚舆谥靡陀。郘子公族美田事,不须赤芾兼雕戈。

作钟八肆{宀县}四堵,革亦曰{金嚻戈}鼓则鼍。传闻此钟出岸曲,当随沂泗入黄河。

司农读书天禄阁,古文奇字共切磋。从兹蒐采富藏弆,大收仓籀穷羲娥。

愧余装治止墨本,箧笥渗漯生青螺。是日拓者人尽酒,吴孙二胡颜已酡。

纵有云霄志,其如铩羽何!语言徒自巧,文采累人多。

陇坂关河杳,雕笼岁月过。翠衿浑短尽,愁绝少陵歌。

驱车过薄暮,国士尚如生。孤剑一腔血,危桥千载名。

寒云黯边色,风力折河声。燕赵悲歌地,凭栏涕泗横。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