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清照的词中,“花”是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她笔下的花,不仅有人的情志,如“宠柳娇花”(《念奴娇·萧条庭院》),“梅心惊破”(《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而且有眉、腮,如“柳眼梅腮”(《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有肌骨,如“玉骨冰肌”(《瑞鹧鸪·双银杏》);因而也有肥瘦,如“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菊花纤细,这里就用“揉损琼肌”来描写菊花的纤纤玉骨。然后进一步用四个历史人物来作类比反衬。贵妃醉脸,是对牡丹的比喻。李正封《咏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认为可比杨妃醉酒(见《松窗杂录》)。作者通过铺陈贵妃、孙寿、韩令、徐娘等典故,来说明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幽远,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莹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争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饮酒》之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赏此花,如对直臣高士,香淡风微,清芬酝藉,不减于酴釄。酴釄,即荼蘼花,花黄如酒,开于春末。
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这里不说人对残菊的依恋,反说菊愁凝泪洒,依依惜别。用班婕妤“汉皋解佩”的典故,以“秋扇见捐”自喻。这两个典说的都是得而复失、爱而遭弃的失落、捐弃的悲哀。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蒙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
此词当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济南原籍。作《小重山》《多丽》等。一说此词作于大观元年(1107年)。
炎蒸一室困尘编,坐忆山房滴暗泉。古寺晨游聊复尔,清溪夜发岂其然。
一天凉雨怀逋客,半壁残灯对老禅。清旦坐谣还至夕,空馀陇月向人圆。
夙龄讽图谍,微尚寄丘壑。神期虽未并,斯衷固无怍。
江南仙灵地,句曲奥且博。孔记衷形迹,河篇表经略。
青磴下崎岖,丹壁上岞㠋。靡靡被石菌,嗈嗈戏云鹤。
闻道甘閒旷,养痾困疲弱。即趣怀同好,赠言负前诺。
岩廊窃已忝,江海自堪托。敢希东都金,且访西山药。
繄昔炎帝神农氏,品尝百草医药始。轩辕代起征不附,浮化草木及虫豸。
乃延岐伯讲至道,推研疾病死亡理。灵枢玉函素问书,剖析丝毫明要指。
维秦越人太仓令,用之攻疾良有以。下逮炎汉长沙张,论辨伤寒分表里。
魏晋徂唐不乏人,脉经本草咸述纪。金源卯金刀最良,志复古学拯颓靡。
再传戴人术亦神,后来继者东垣李。用药攻守势虽殊,异路同趋无远迩。
遂令末学知所归,溯流寻源终及委。缅彼规规守局方,仿若刻舟求剑耳。
娄东有客稚川裔,尚友前修敦素履。白晰丰下颀而长,蒿艾之中见兰芷。
去年挟册观光游,门外求医日成市。太史雄文特笔褒,五色云霞光堕地。
里人曾生客他郡,触暑长涂行不己。黄尘眯目口生烟,乖沴致疾几不起。
朅来一视曰无虞,投以囊中方寸匕。煮而食之俄顷间,外热己弭内泄止。
举家感德何以报,索我长诗当纨绮。诗成写赠愧不工,愿保贞名垂信史。
玄真道士留余宿,报道君来八月初。会面犹如千里隔,别怀动是一年馀。
喜闻筋力加强健,每遣儿孙问起居。老境逼人能几见,碧天空阔雁行疏。
重阳开满菊花金,斗酒忘言良夜深。
顿觉胸怀无俗事,不妨文字问知音。
闲搜好句日红叶,惊觉眠童与宿禽。
此际自然无限趣,一樽须尽故人心。
重轩深似谷,列柏镇含烟。境绝苍蝇到,风生白雪前。
弹冠惊迹近,专席感恩偏。霄汉朝来下,油幢路几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