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
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征: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老子年来,颇自许、心肠铁石。尚一点、消磨未尽,爱花成癖。
懊恼每嫌寒勒住,丁宁莫被晴烘坼。柰暄风烈日太无情,如何得。
张画烛,频频惜。凭素手,轻轻摘。更几番雨过,彩云无迹。
今夕不来花下饮,明朝空向枝头觅。对残红满院杜鹃啼,添愁寂。
我祖学芦山,潜光玩诗书。君家独先觉,一见矜里闾。
固有如陈平,长贫贱者乎。青云果自致,远鉴惊群愚。
鸣风兆有妫,懿占信不诬。粲然诸子贤,仕各列大夫。
号称万石君,盛事衣冠无。声华辉图史,岂独荣枌榆。
外族继清高,耻为事物拘。未尝入城府,奕世风不渝。
宜有羔雁求,怪其久阙如。君来就乡赋,信足光庆馀。
郡守劝驾行,紫庭与计俱。努力事学问,豫章擢扶疏。
游子怀故乡,矧伊接葭莩。勉率为歌诗,尚能念起予。
一帧湘魂。正捐珰水阔,泛瑟烟昏。江皋几丛憔悴,留伴灵均。
日暮通词何许,有婵媛、北渚孤颦。国香纵流落,未许东风,换土移根。
经年亡国恨,料铜槃冷透,铅泪潸痕。故宫天远,鹅管从此无春。
补作宣和残谱,尽消凝、老去王孙。不成被花恼,步入鸥波,满袜秋尘。
诵熟神农本草经,夜深猿鹤亦潜听。世间三百来般药,用著医人尽有灵。
长啸临风醉半醒,狂歌唱与座宾听。此游不亚神仙乐,直把山亭作幔亭。
湖海能容我,微官安事哉。先朝存带砺,今日置寒灰。
要妓歌秾李,寻僧吹落梅。差强投笔吏,不得玉关回。
既搦尔管,亦抚尔琴。嗟我诸友,东西北南。言笑云云,实谐我心。
蘅杜才人老。记羁栖嘉陵江上,啸歌凭吊。博得方州如斗大,绿幕黄莲清眺。
任骚屑美人芳草。髀肉功名京洛梦,点吴霜毕竟风情好。
剩一卷,柴桑稿。
长唫那管监州笑。记当时风流小宋,闻声相告。惟问八叉贤刺史,双鬓白来多少。
可还忆寒蛩郊岛。见说乌斯行役去,待弓衣织遍烦青鸟。
文字债,几时了。
郡斋寥落夜无眠,纸帐青灯思悄然。不是今生惜今夕,却缘明日是明年。
六街爆竹三更柝。桃符写就新年乐。听说喜神来。家家门大开。
明朝是岁始。想见都恭喜。糕果送来多。无如邻佑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