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洛阳郊外送别小弟,却没有俎豆陈列,惭愧啊,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
当小弟经过庐山的香炉峰时,你孤单的身影,将会落到鄱阳湖水面之下。
你一路前行,长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镜峰,在秋凉之夜四顾凄迷,倍感孤寂。
你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乡的情绪,而又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小弟上马将远行,送别在柳下,官街上的槐叶才如兔眼儿大。
想的是借千里送别去谋生,换取升斗之粮糊口养家。
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见的浮云,心头和全身却像挂着线儿相牵引。
茅屋前树影转动,月光满床难入睡,为小弟担忧,梦见江西饥民乱纷纷。
你长兄我今年已经二十岁挂零,近来持镜自照,只见脸上胡须生。
离家三年仍是这般清苦贫穷,谋职于京都,到头来一事无成。
村边荒沟里积着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头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虫。
远在江边异乡的小弟真叫人怜念,郊野晚风悲鸣,更增加牵挂之情。
注释
勉爱:勉励其自爱。小季:小弟。
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此指饯行的菜肴。
厩(jiù):马棚。
小雁:喻季弟。炉峰:庐山香炉峰的省称。
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泽。此处指鄱阳湖。
呜哑:悲叹。
官槐:长安官街,夹道植槐柳。兔目:《续博物志》:“槐叶之生,入春季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规,三旬而叶成。”
“欲将”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过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
南云北云:谓二人一南一北也。
灵台经络:犹心中情绪也。灵台,心也,语出《庄子》。此句或谓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儿也。
下国:京师以外之地。
昆:兄也。此长吉自谓,而与其季言之。
索米:领取俸禄也。《东方朔传》:“无令但索长安米。”注云:“索,尽也。”
拱柳:合抱之柳。蛴(qí)螬(cáo):《尔雅》云:“蛴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蛴。”《化书》云:“燥湿相育,不母而生蝤蛴。”
幼客:游子年幼也。
晚吹:晚之吹角。一说晚风。

赏析

  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首二句极写自己之贫困与狼狈,在洛阳郊外作别,无俎豆陈列以相送,所乘之马既瘦又老,自感惭愧。后六句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先想象小弟过香炉峰时,身影落在鄱阳湖里,怀念小弟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镜峰的景况和心绪,长船倚云而停泊,四顾凄迷,又当石镜秋凉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岂能不动乡情。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此诗平仄交叉用韵,分成四段,结构齐整,层次井然。首四句写“别”,送别处的柳枝,挡住马头,道边的官槐发芽如兔目,此时此地将作千里之别,犹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传》所谓“餬口四方”的意思。兄长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弟弟年幼而远行谋生,真可悲伤,所以措辞很沉痛。次四句写“母心”,叙说老母思念、牵挂二子。二子一南一北,离家远行,故曰“脉断”。老母心里像悬挂着春线,牵挂两地。老母居室的树影,随月光转移,梦里见到江西的小儿。再次四句写“我”,兄长已经二十多岁,颇有髭须,辞家三年到京城任职,“索米王门”,却辞官而归,事业无成。最后四句写“忆”,承上文而来,既然一事无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沟积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诗思又由眼前景转向远方“江干”,遥忆“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独自外出,令人忧虑挂念。这时忽然听到野外呼呼的风声,如人悲号,更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离别的悲伤以及兄弟之间真切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农村经济的凋敝。全诗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李贺在洛阳送别去江西谋生的小弟时写的,当作于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病辞官,对原先生机窘绌的李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李贺再次启程至洛阳寻找出路;时隔不远他的弟弟离开故乡前往庐山一带。小季取道洛阳告别李贺,分手在即,李贺在郊野相送,于是有了这两首诗。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石磴萦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虚亭。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

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棂。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

两月缧囚里,一年忧患馀。疏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

道在身何拙,心安体自舒。近来都勘破,人世只蘧庐。

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南去棹,北飞雁,
水阔山遥肠欲断¤
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雪晴日脚下茅屋,深巷泥融频屐声。幽鸟唤春啼不那,野梅迎客意先倾。

愁肠断送酒边散,诗眼安排烟际横。晚岁浮荣安用许,祗应丘壑未忘情。

璇穹层云上覆,光景如梭逝。惟此过隙缓征辔。垂象森列昭回。碧落卓然躔度,炳曜更腾辉。永永清光晔炜。绵四野、金璧为地。蕊珠馆,琼玖室,俱高峙。千种奇葩,松椿可比。暗香幽馥,岁岁长春,阳乌何曾西委。

人见何郎新来瘦。不见天寒翠袖。绣被熏香透。几时却似鸳鸯旧。

九十日春花在手。可惜欢缘未久。去去休回首。柔条去作谁家柳。

十年几赋谷城秋,五月还登百尺楼。过雨林光浑似染,拍天岳色莽难收。

一丘自遂逃名计,三策谁怀济世忧。片石峰头君试访,书生何术事封侯。

旅馆梦魂为功名,伤离别,可怜见关山万里,独自跋涉。

楚阳台朝暮云,杨柳岸朦胧月,冷清清怎地挨今夜?

梦魂儿这场抛撇。人去也,去时节远也,远时节几日来也?

叶疏知树落,香尽觉荷衰。山薮良多思,田园聊复归。

河流既竭,日月俱腾。罝罗微物,动落云鹏。

姑苏城上姑苏台,青山百里娥眉开。平郊如掌思清远,昔人乐极曾生哀。

大雠未复敌不死,壮志消磨侈心起。会稽捷甲功自多,种蠡深谋诚未已。

不知佳冶能倾国,暮暮朝朝醉春色。勋臣抉眼视东门,越女还为越人得。

只今兴废总成空,惟馀碧草摇凄风。可怜千古台前水,不洗当年甬东耻。

正逢科举录新生,萱草风寒蓦地惊。分付一声娘去也,九泉望汝掇科名。

山禽何以喜为名,谓向人鸣喜便生。自是人闻鸣便喜,民愁不是汝无声。

河山争战阅兴亡,策敌谁如马援长。擘画兵机娴借箸,指陈虏势易探囊。

秦关渺小如沧粟,蜀道崎岖转峙粮。斗大西城危釜底,潜师早已度陈仓。

天时人事两难衡。覆雨翻云孰定评。醉岂堪醒彭泽意,醒原如醉离骚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梅子黄时日日晴。至竟是晴还是雨,熟梅天气不分明。

世情垂老淡,天气入秋清。坠叶随风转,浮云逆水行。

酒酣狂态出,诗苦瘦形生。不受人拘束,从他孟浪评。

百丈堂前辨野狐,紫罗帐里撒真珠。
谁家别馆池塘里,一对鸳鸯水上浮。

季春渐暄,鸟啼花笑。恒沙数见闻觉知,悉皆了了。

积雨暗林木,空堂人语清。夕阴深闭户,寒色远侵城。

遥雁闻砧起,秋虫向烛鸣。菰蒲江上路,岿梦傥难成。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伫属深祥起,方期庶绩凝。
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蒸。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