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以“薄宦各东西”句开篇,交代了兄弟分离的情况。“薄宦”在这里非谦词,更多的是一种解嘲。朝廷软弱无力,官职空有其名。纵有鸿鹄之志,终也壮志难酬。自己宏图难展,只有“薄宦”小衔而已,虚幻如烟。“各东西”表示他们虽满腹不平,却也要为官出世,颠沛辗转,远行天际。这次分别,他们从此天各一方,纵使亲情再深,也徒有念牵而已。“往事随风雨”句写得比较隐晦,大有往事堪哀不可回首之意。“往事”既有他们相处的时光,更包含他们宦海沉浮的遭际以及北宋倾覆、南宋偏安的全部心酸历史。无论如何,这些都已随雨打风吹去,现实依旧如此。“先自离歌不忍闻”承接黄童的“别泪多于雨”一句而来,季弟的和章写得荡气回肠,直入词人心扉。其中有分别的泪水,有肺腑“四十秋”的情深,有西出阳关的凄凉,有处处思兄的伤心。如此离歌,难怪词人不忍再听。词人与从弟分别却这般凄怆,毫无男子的爽朗、豪迈是时代给他们内心划下的伤痕。身逢乱世,太多坎坷,他们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怨怼都无可排遣,只有两兄弟心有灵犀,倾吐高山流水之音,任世事变迁,有兄弟的鼓励安慰就是仅剩的温存。而现在连这亲情之梦部归于破碎,心中所剩的也只有伤感悲愤了。从此以往,他们只能独自承担生活的压抑,怨受着时间无情的流逝。“又何况,春将暮。”再次给这凄楚的氛围平添伤感的色彩。
下片承春暮而抒离愁。”愁共落花多”一语双关,既是分离的忧愁,又是人生的困顿。无论哪般,都已是郁结绵长,比落红还要多几分。“人逐征鸿去”,在孤单中渐行渐远,唯余词人一人承受着悲凉,生发“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的感喟。这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句,“潇湘”在南方,而秦属北地。这犹言兄弟南北分离,天地相隔,再相会不知其期。全词在低婉徘徊中收笔,其中浓浓的愁思依旧飘摇不断。
这首词不同于一般送别词之写景抒情,而以情带景,景物全是由离愁引出,又为离愁所包容。词人以浑厚的笔力将手足之情和分离之谊刻画得深沉、浓重,其字里行间也镌刻上时代的痕迹。既是送别的离曲,也是乱世的挽歌。全词抒情真率深切,笔力也清劲挺拔,语言质朴,格凋幽婉。
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不是班生表人物,徙然杨子戏雕虫。
书字书名吾岂敢,得皮得髓子应同。他年郊畤传中说,倘借名卿孰过公。
海风吹秋秋无痕,秋风洒落秋无魂。楼船万斛戛明月,怒涛驾空相吐吞。
陇西才人天上客,古剑飞花溜新白。腰缠十万何足云,载诗未许扬州鹤。
扬州琼花天下无,为我贳酒提胡卢。醉来莫问江南侣,豪气逼人真丈夫。
银冶二女祠,抚州之金溪。其家姓葛氏,无字年未笄。
羞颜不出户,宛娈守礼仪。在唐宝历岁,其父为胥吏。
官家起银场,日夜遭箠楚。勤红问父苦,玉颊啼朱雨。
父命斯易活,誓以死相许。禽兽尚知义,报父宁死心。
投身入银冶,遂化成白金。郡县惊且叹,奏名上朝端。
下诏罢炉冶,鸡犬皆平安。已经五百岁,历历人犹传。
荒祠俯流水,像设还俨然。世间尽儿女,此事谁能前?
缇萦费娥去,未有堪比伦。可比惟英皇,双魂抱烦冤。
至今湘江竹,出土含泪痕。
杜家庙前古梓树,阅历岁年不知数。直从崖底出崖巅,偃蹇轮囷踞当路。
黛色千寻撑碧空,苍皮百尺磨青铜。宵来蓦地作雷雨,知是枝叶摇天风。
川岳钟灵生奇杰,千百万中得其一。何意双龙此蜿蜒,短长大小相俦匹。
其上闻有神灵栖,云旂飘瞥雾马嘶。枌榆父老勤作社,神箫巫鼓相挨挤。
间言仁庙南巡事,鸾皇发声著神异。至今铁牌题识明,康熙三十八年铸。
乃知人物贵负奇,遭逢不计早与迟。此树托根几百载,始得躬逢敕护时。
又知持地慎毋苟,寄托乾坤期不朽。假令野火得烧空,焉得长翘行客首。
徘徊瞻望一咨嗟,灵气郁郁生枝丫。丞相柏生锦官宅,窦氏桂老燕山家。
力支大厦诚能荷,莫向风尘愁坎坷。却怜生长匠石门,材不材间犹剩我。
罢父之山洱水源,首尾峡束中渊浑。刬地横开大理国,挟风酿雪天阴昏。
波光渺渺破古镜,寒涛日齧苍山根。特留隙地辟城郭,一览已尽百里宽。
四洲三岛在何所,稍见数点青鸦翻。长路漫漫绕海角,孤烟一抹销人魂。
朝看帆来暮帆去,风如潮信无移痕。五湖欲往计未果,思与水仙相对论。
紫芝岩下寺,淡泊偶同居。身老计从拙,心亲迹任疏。
扫花风定后,题竹雨凉馀。时得论清赏,篝灯夜榻虚。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