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注释
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柩(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杞子:秦国大夫。
掌:掌管。管,钥匙。
潜:秘密地。
国:国都。
访:询问,征求意见。
远主:指郑君。
勤:劳苦。无所:一无所得。
悖(beì)心:违逆之心,反感。
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秦国元老蹇叔之子。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秦国元老蹇叔之子。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中(zhōng)寿:有两种解释。1.参见中寿。2.中等年纪。不管哪种解释,就句意,均为秦穆王讽刺蹇叔现已年老昏聩,要是你蹇叔只活个差不多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
拱:两手合抱。
肴(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
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鉴赏

  蹇叔的论战之道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道,被奉为“知己知彼”的楷模。然而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正确意见。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执意要派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白乙丙、西乞术(蹇叔的两个儿子)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实际上已失去进谏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弃努力——以“哭师”的形式来进谏,直言不讳地指出此次袭郑的必然结果。在送别秦国出征之师的时候,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们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我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 “哭师”召来了秦伯的诅咒、辱骂,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蹇叔继续进谏——以“哭子”的形式来进谏,准确地指出晋国“必御师于崤”。想通过“哭子”的形式再次使自己的意见传导给国君。

  文中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

  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 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 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略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 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取。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更是不可宽恕。

  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 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遭天谴,遭惩罚。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侯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由此可见,“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先知”。

  这篇文章虽短,但结构上却充分体现了《左传》的叙事特色,即情节曲折多变,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文章以秦国老臣蹇叔谏阻、哭师、哭子为线索,复以秦穆公拒谏、诅咒相间其中,使全文在结构上起伏有致、曲折多变。

  其次,这篇文章在塑造形象上也充分体现出《左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刻划人物性格,将人物与情节结构融为一体的特色。这篇文章虽短,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老成先见、忧国虑远的老臣形象和一个刚愎自用、利令知昏的君主形象。两个形象一明一暗,一显一隐,然而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俗话说,姜是老的辣。蹇叔虽老,但仍不失足智多谋、思深虑远。

创作背景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秦伯向蹇叔咨询。他凭着自己漫长的阅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根据秦、晋、郑三方情况,将潜在的危险无不一一道出,对“劳师以袭远”的违反常识的愚蠢行径作了彻底的否定,指出袭郑必败无疑。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
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生灵涂炭帝兴怜,揽辔公应原著鞭。
禹贡山川仍旧贯,汉时户口失残编。
交征夷夏疑非古,积弊公私不记年。
且乞韩州风信好,二君归计托楼船。
牣庋充厨书满家,到无言处柰书何。
六经文字未曾有,三代圣贤如许多。
直自语言空布满,却嗟人物转消磨。
有来订古谈经者,试把斯言为切磋。

好花枝,正清香欲破时。似霓裳一曲,奏罢下瑶池。

红也宜,白也宜。

小楼夜凉月影移,短屏山、衾冷梦迟。洞天深处护冰姿。

蜂不知,蝶不知。

得春榆柳遍平郊,犹见藏鸦影未交。动地风来一披拂,青黄浅浅抹林稍。

何处逢君,落花时节,嫩杨乍啭莺簧。小阁深沉,鄂君绣被生香。

红牙按罢浑无力,倚东风、更换霓裳。背兰缸、横波偷展,低问周郎。

东君为汝徬徨。倩珊瑚作枕,玳瑁为梁。海燕同栖,一时娇艳无双。

从此蛾眉参意画,应见惯、不辩鸾凰。漫猜他,佳人碧玉,夫婿王昌。

峥嵘秋气动千崖。川平晚照回。小桥流水送吟鞋。无人觉往来。欹乱石,坐苍苔。一杯送一杯。田家次第有新醅。黄花细细开。

出城但怪风光老,草色苍茫柳色深。烟树远浮春缥缈,风光不动日阴沉。

芳郊未厌萦纡入,美酒何妨取次斟。羸马青衫亦何事,一生空负野人心。

多病襟怀易入忧,那堪惊别复惊秋。难追刘白樽前乐,尚约松乔世外游。

花发东篱谁共酌,草荒南浦只生愁。从兹冷落欢吟地,昼锦荣归兴狎鸥。

自笑趋尘自强颜,食谋未免敢言闲。紫芝果可充饥腹,从子玉屏岩石间。

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三才初辨正,六位始成文。

继天爰立长,安民乃树君。其明广如始,其泽厚如云。

惟昔我文祖,拨乱拒讴歌。三分未抚运,八百不陵河。

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风尘行息警,江海欲无波。

废郭夹清濑,孤墟生远烟。沙晴双鹭下,花暖一牛眠。

微雨近寒食,东风似去年。客程方鹿鹿,空对好春研。

珍禽翔云霄,山林一回顾。池鲂送江河,愿渠得所去。

严妆既已竟,旭旦戒兰驭。施衿申丁宁,未语泪先堕。

诗人悲《葛藟》,甥独丁此苦。有姊嫁远方,归安限礼数。

有兄守衡门,尺水困濡呴。岂无强近亲,相视等陌路。

外家谊独真,寒暑无异遇。惟我与汝母,同怀意深固。

汝母失养年,遗汝在婴孺。虽非握手托,默默相委付。

汝随严亲游,飘摇亦云屡。桓山悲剧别离,哀音向谁诉。

我闻迎汝来,相依一年住。团圞小姊妹,提挈共朝暮。

庭有满栏花,襟汝染香雾。室有盈架书,腹汝饱竹素。

秀眉日连娟,丰容逾修嫭。湖水泮轻澌,东风绿芳树。

婿家宦姑苏,诹吉告迎娶。慰我十年心,肇汝百年务。

临当加景行,且复须臾驻。念甥少小日,颖出抱神悟。

七岁裁小诗,往往有佳句。所惜女子身,讲授乏师傅。

但从意匠营,颇合风雅趣。拟古揽荃桂,体物妙风絮。

夫子论诗苛,瘢垢好磨铝。纷纶辨真伪,许汝得参预。

郎君诗礼门,况闻美无度。渊源有舅嫜,别集久传布。

相攸善所归,岂在盛签具。芳辰爱景光,帷房乐恬豫。

唱酬陶性情,琴瑟宛在御。梁孟暨鲍桓,庶几古贤慕。

尚须勤妇职,才名非所据。结帨示成人,著代行降阼。

寒湿奉席衽,甘滑调七箸。纫缀夜镫迟,盥栉晨鸡曙。

使令宜敬承,意指勿轻忤。所贵睦上下,但莫惑婢妪。

柔顺汝性成,迂懦我所虑。行己苟不愆,发言亦何怖。

佩汝白玉珩,愿汝节行步,衣汝红罗襦,愿汝保和煦。

外祖舅父母,各各汝告语。一一识诸心,久久勿遗误。

述昏傥有诗,申情傥有赋。江鳞既东来,云鸿亦南翥。

毋以女萝茑,而忘宛童寓。虽无毛里恩,亦复关肺腑。

墨车已授绥,画舫待津渡。伫立望去轮,辗转不知处。

感念何时平,释此心神注。

十里扬州,郭点点、绿波鸥鹭。蓦牵情、廿四桥头,望断许多烟树。

杜宇叫残归国梦,浮萍化尽垂杨絮。笑无端日月,底事催来催去?

遥忆当时,都成往事,无复星河渡。理愁肠、万结千回,人在桃花深处。

想山窗、茗碗炉烟,和春日、怀人诗句。更消魂,执手亭前,百花围护。

此时此际,又满院春光,可尝閒步。怕料峭风寒,体甚支离,衣须轻素。

红豆频抛,青眸未改,故人别久应心顾。难在到、隋堤烟雨路。

令人吊古,玉勾斜上荒邱,尽是美人香墓。伤心难说,流水行云,缥缈浑无据。

更是春风绿柳,楚楚凄凄,忙忙梦梦,丝丝缕缕。金屋难成,玉簪空在,何当消受青灯下,醉酕醄、仔细窗前觑。

可怜今夜孤身,梦断青魂,泪成红雨。

都城二月春熙熙,寻芳每共幽人期。长干白下总名胜,载酒携琴随所之。

今晨乘兴出西郭,花底停骖游古祠。祠宫岧峣白云里,丹青台殿张罘罳。

落梅纷纷堕香雪,垂杨冉冉摇金丝。凭高纵目倚栏槛,乾坤清气凝诗脾。

从游宾客尽文彦,豪吟谑浪忘吾谁。东海苏公最英俊,掀髯一笑摛雄词。

天孙机杼织云锦,五色绚烂含朝曦。淮南蒋生尤敏捷,吐语字字皆新奇。

长鲸怒吸海波竭,峥嵘露出珊瑚枝。玉山沈郎更潇洒,芙蓉秋水涵清姿。

摩挲石壁写新句,毫端墨汁光淋漓。呼儿洗盏罄余兴,醉来不觉乌巾欹。

飞光百岁犹瞬息,人生行乐须及时。树林阴翳鸟声杂,斜晖又驻西山陲。

马蹄归去踏芳草,风流不减高阳池。

小室青溪曲,疏阑碧玉文。池光轻漾月,石洞冷嵌云。

观水知鱼乐,餐霞许鹤分。玲珑窗格子,树外是斜曛。

差见临江第一仙,丹崖青壁欲生烟。祥鸾忽报当年信,灵鹊真成此夕缘。

元献眼高应绝世,文忠才大合擎天。临岐预作重逢约,红杏香中早着鞭。

一帘苍翠锁江关,千骑遥过水竹间。纡策顿看清瘴峤,著书空自愧名山。

经年怀抱谈应剧,绝璧登临兴转閒。坐对飞泉寒喷雪,聊烹新茗未须还。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