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主要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更见功力。
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到完美体现。
此诗构思新颖,多次转折,前三句与结句是一大转折,其中“换新声”与“旧别情”为一小转折,“总是”二字状愁绪的强烈,亦颇传神。这不仅使诗歌奇想层出,亦表现出诗人“绪密而思清”(《新唐书·王昌龄传》)的艺术特色。
太极朝正小道消,岂劳身势借扶摇。履新忽听传天语,革故初看转斗杓。
四面横龙严部乐,两班垂玉肃朋僚。不教计吏空归去,雨露相随诏五条。
作者正七人,饮中空八仙。长斋讵容醉,晋也合逃禅。
蓉溪主人溪上来,来时廉访去都台。共道溪花似溪主,暂时摇落又还开。
佩声遥出凤池头,倚席弹冠喜气周。万里风云瞻北极,九霄花萼壮南楼。
秦关尽拱飞甍外,汉署堪怜并辔秋。莫向长安添别恨,冰天旭日照炎洲。
掉头宇内寻知己,知己茫茫天压水。龙马已被羲皇骑,祥麟恨枕尼山死。
遂穷碧落罗星斗,奎娄散渡银河走。回经弱水迈扶桑,人间旷望空烟薮。
归来独把数条丝,试问江山知不知。大声欲裂天腹入,低吁夜半鬼怀疑。
椎心却与浮生誓,未必群哇尽妖厉。舂容大吐肺与肠,著他言下谁当契。
中孚尚感豚鱼族,黄钟亦召葭飞速。阴阳正气酝吾徒,天高地下宁皆木。
遂蠲吉旦祛尘土,上拍乾门下坤户。山灵海若一齐来,秣马游鱼咸欲数。
悠哉试鼓宫声长,云关断雁翻天忙。腾神再运商声促,目乱方瞳绿鬓黄。
移时闷绝不欲举,想是寰间只应尔。曾如万操卷之囊,窅尔神化宁而旨。
无稽别奏一声幽,缓轸轻吟数弄秋。泛掀溟海烟涛破,打动芙蓉华岳崷。
岂知此意传来豁,拍掌傍歌天若撮。指山指水谢前闻,谓言子我神明末。
呜呼此事岂荒唐,牙魂钟魄谅无亡。凄然苦惹英雄恨,明日沧江风露凉。
花开似污天衣血,雨过重闻御案香。最恨寺奴隳太极,预先夺我画梅梁。
犁烟双桨,向江头载满,春舟愁绪。明月琉璃千万顷,惊起栖鸦无序。
香字初温,烛花还剔,此际人何处。梦魂相逐,无端又被莺误。
忆得晚阁轻寒,帘前瞥见,便欲留郎住。一剪秋眸羞欲滴,扯着帘衣故故。
多事轻帆,无情流水,特地催将去。凄风惹恨,孤舟不道相恕。
韦郎避漏眠于车,王生屋里频移家。我居墙坏仆几压,举室奔窜如惊麚。
有庵巷北旧栖息,踏鼓两度趋朝衙。急移书簏召橘朮,不惮行步为欹斜。
眼明阶前两椿树,在昔屋后当梅花。芟夷败叶听好鸟,扫除四壁供涂鸦。
诘朝七夕纳二客,庵门月好须当挝。仰天一笑席衣瓦,补漏奚必烦皇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