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⑴蓟门:地名,即蓟丘,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
⑵古老:一本作“故老”,称老年人。氛氲:思绪深长貌。
⑶零丁:孤单貌。头鬓:头发。
⑷勋庸:即指功业,功劳。已矣:完了。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
⑸汉家:借指唐朝。穷:尽。异域:外国。
⑹戍卒:守边的战士。厌:饱。后作“餍”。
⑺关亭:一本作“开亭”。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⑻霏霏:形容雨雪细密。
⑼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
⑽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⑾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结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始束发,因此以结发指童年、年轻时。重:崇尚,看重。横行:纵横驰骋。
⑿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⒀黯黯:一本作“茫茫”。烟尘:烟雾与尘土,比喻战乱。
⒁凭陵:侵凌,进逼。
⒂古树:枯树。黄云:大军移动时扬起的沙尘。

鉴赏

  “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幽州多骑射”这首诗称颂了守边戍卒的骁勇善战。全诗先总写幽州民俗的风貌,崇尚勇武;随即指出,他们不但善武而且乐于效力军前,保卫乡土,建立功勋。但诗人亲眼目睹了他们狩猎时的场面,不过这场面已够让人感到欣喜了。保家卫国从来不只是军队的事情,更需要有民众的参与,才能将侵略者掀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诗人目睹这一群生龙活虎、武艺高强的边疆健儿,对边境油然而生了几分安全感。

  “黯黯长城外”这首诗描述了边塞战事纷纭的情况。在诗中,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沉痛地诉说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诗中的景物描写切合战斗实际,烘托出惨烈的战斗氛围,而这种景色又是战斗中独有的,因此写景即是写战争。在字里行间读者还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这惨剧时难以遏制的悲愤心情。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莺。能语,多情。春将半,天欲明。始逢南陌,
复集东城。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营中缘催短笛,
楼上来定哀筝。千门万户垂杨里,百转如簧烟景晴。

故是春风起,香尘暖未曾。暮寒惊翠袖,春影乱华灯。

泠浸朱门月,吹成碧海冰。沙河三五夜,火树几千层。

金炬开莲岛,银花飐玉绳。一声清跸远,冷落内前棚。

抱薰心常焦,举旆心常摇。天长地自久,欢乐能几朝。
君看西陵树,歌舞为谁娇。
山闲苦积雨,木落悲时遽。赏心凡几人,良辰在何处。
触石满堂侈,洒我终夕虑。客鸟怀主人,衔花未能去。
剖珠贵分明,琢玉思坚贞。要君意如此,终始莫相轻。
问子青霞意,何事留朱轩。自言心远俗,未始迹辞喧。
过蒙良时幸,侧息吏途烦。簪缨非宿好,文史弃前言。
夕卧北窗下,梦归南山园。白云惭幽谷,清风愧泉源。
十年兹赏废,佳期今复存。挂冠谢朝侣,星驾别君门。
默念群疑起,玄通百虑清。初心灭阳艳,复见湛虚明。
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满院荼蘼开尽,杜鹃啼梦醒。记晓月、绿水桥边,东风又、折柳旗亭。蒙茸轻烟草色,疏帘净、乱织罗带青。对一尊、别酒初斟,征衫上、点滴香泪盈。
几度恨沈断云,飞鸾何处,连环尚结双琼。一曲琵琶,湓江上、惯曾听。依依翠屏香冷,听夜雨、动离情。春深小楼,无心对锦瑟、空涕零。
莫恨那回容易别,不妨久远情肠。为人留下旧风光。花枝长好在,馥馥十年香。
便是旧时帘外月,却来小槛低窗。朦胧影里淡梳妆。相看如梦寐,回首乍思量。
并蔕随宜好,连心著意红。
只堪惊老眼,持此与谁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诧时。事少事多都在己,人忧人喜更由谁。

壶中日月明长在,洞里乾坤春不归。谁道光阴如过隙,尧夫非是爱吟诗。

旌旗翻,疑有无。
日惨变,神在涂。
飞赤篆,诉阊阖。
走阴符,行羽檄,
万灵集兮。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年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汉署早为郎,长游凤沼傍。
鸡知壶水候,马识火城光。
每载趋曹笔,时熏直省香。
边书无一羽,冠盖得翱翔。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倚槛依稀短棹横,世间随处得方瀛。伊人洄溯终何极,学海波澜只自清。

一曲水仙琴里奏,片帆春雨梦中行。五湖东望家山近,范蠡扁舟异日轻。

尺幅三年到远天,泉声和泪落风前。何当剪烛松堂上,读尽离忧几百篇。

一间每笑不如僧,及到僧门间未能。
昨夜褐袍风雨裹,隔溪犬吠入林灯。

姑苏城外江水绿,姑苏台是吴王筑。吴王燕罢越王来,馆娃夜冷宫门开。

落花飞去春无迹,江边却起姑苏驿。马头旌节何皇皇,候吏传呼谒道傍。

孤山梅白堤柳黄,相君入坐中书堂。

天上辞魁柄,拂衣岩石间。
乾坤双眼静,日月一身闲。
目极朝东水,心怀直北山。
应怜沙际雁,亦解向阳关。
春日行郊坰,南风初唱予。
相携出城郭,著意买江湖。
句好从儿觅,杯乾任客呼。
长年足诗酒,此外复何须。
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
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
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
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
有个灵泉在翠微,我来问讯水方肥。
盈虚嘿顺阴阳气,消长先知天地机。
金井祥开波有縠,银床冷迫石生衣。
浮名不值一杯水,满酌甖瓶拂袖归。

雨涟涟,烟冥冥。烟雨连朝,白昼浑如暝。天外云岚帘外影。

老眼昏花,书籍犹堪枕。

闷无端,愁欲寝。燕子喃喃,忽的惊人醒。王谢家儿难记省。

举目山河,已自殊风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