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持节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为率,南人居其二。闻南使过,骈肩引颈,气哽不得语,但泣数行下,或以慨叹,仆每为挥涕惮见也。因作《入塞》纪其事,用示有志节,悯国难者云。
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
城陷撞军入,掠去随胡儿。
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
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
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
诗用乐府体,用第一人称写,选取了陷身金虏的一位妇女的经历及行事,表现广大金统治区宋遗民不屈服金人统治,渴望能得到解放、脱离苦海的心情。
诗前四句写这位女子失陷敌国的经过,追述她原本是京师良家女子,靖康初金人攻陷汴京,把她掳到北地的辛酸遭遇。四句写得平平,但其中强烈压抑住的悲痛,仍可体会出来。
接下四句写女子见到南方来的使节的反应,说她听到宋使经过,由于自己穿戴着金人装束,心中深以为耻,不敢挤过去看,可对故国的眷恋,对故国来人的亲切感,又驱使她不能不去看,所以她远离人群,爬上最高处,去瞻望使者的队伍。这四句刻画心态妙到毫末,“立向最高处”极其形象地反映了她羞惭、悲愤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图见汉官仪”一句,涵意也十分丰富:一是要见见故国的使节仪仗,抒发自己对宋朝的热爱,寄托思归情绪;一是暗用刘秀典,希望能早日获得解放,重见大宋军队收复国土。末两句是使者过后,诗说那女子仍然计算着日子,盼着使者回程从这里过,得以再次一洒伤心泪。这两句把前四句的心情更加推进了一步,写得意味很浓,感人肺腑。
清代赵翼题元好问《遗山集》有“国家不幸诗家幸”句,说国家沦陷,蒙受不幸,即因此而造就了一大批诗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了忧国忧民的杰出篇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曹勋就是如此。他本来是个平庸的诗人,因为见到家国沦陷,人民受难,心中愤愤难安,所以能把亲身经历提炼出这样一首好诗来。全诗写的充满着抑郁,凄凉感人,可以与后来的范成大出使金国所写的《州桥》等诗媲美,也是以这类内容为主题的爱国诗篇中较早的一首。
藕花满缶,莲房自拆。神通妙用,在于举拂。童子何知,跪观戏龟。
六用不藏,使之者谁。
悄茜桃蹊北,萧椮竹坞深。不堪秋夜永,风雨助悲吟。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桃叶歌,歌宛转,旧日秦淮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青溪桥边日欲斜,白土冈下驱虞车,越州女子颜如花。
中官采取来天家,可怜马上弹琵琶。三月桃花四月叶,巳报北兵屯六合。
两宫塞上行,日逐江东猎。桃叶复桃根,残英委白门。
相逢冶城下,犹有六朝魂。
桂树花开禁苑香,月轮西转更飞觞。高歌自觉云霄近,佳会偏宜秋夜长。
塞下征夫悲独影,闺中思妇对清光。人生苦乐何须道,笛里关山总断肠。
城闉北出春江阔,铁锁联舟波浪截。驱车度岸得幽岑,半带云阴青欲活。
何年造化成此岩,谁为高阁依巉巉。穿岩登阁意思豁,气象百种相交参。
双旌远映苍烟色,山鸟江花俱自得。使君暇豫真适然,万室鸣弦不知极。
江南旧美传庾公,浩辈爽逸陪游从。风流不减当时盛,独愧非才列座中。
神有生兮奠玄坤,当一隅兮司帝藩。朝渺滢兮势弥尊,量庞鸿兮纳污浑。
含混元兮肆吐吞,云其蒸兮雨所喷。佐媪神兮生物蕃,遐明德兮报祀存。
神兮神兮降吉蠲。
琼枝悄舞,漏冷云数点,明灭庭宇。雪压香销,月暗魂迷,香瘦都无寻处。
似怜翠袖单寒甚,看扶起、盈盈窗户。想梦飞、不碍横斜,竹外水边来去。
记得西湖前度,玉容圆镜里,浅画眉妩。准约重游,又是黄昏,愁听一声翠羽。
几番酒醒参横夜,便疑到、苔痕如许。待他时、吹笛江南,满地碎烟零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