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

宋代·佚名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秦楼耸立在这寒冷的东风中,燕子从南方归来还在寻找去年的巢穴。春天来了,剩下的寒意却久久不愿离开,风还是一样的尖厉,红色的太阳懒懒的照耀着衣服,丝毫感受不到暖意。户外的嫩草,刚刚抽出白色的小芽儿,妩媚的柳树也突然生出了金色的蕊。空中的黄莺在林中欢唱,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唱着歌,寂寞的倚遍了秦楼的阑干,看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佳人应该责怪迟迟未归的意中人,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意中人离开之后,就渺无音讯,看这清澈的水中,也没有一对恩爱的锦鲤。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

注释

游春水:双调八十九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无名氏作。

旧垒:去年的巢穴。

馀寒:剩下的寒意。

峭:尖厉。

罗绮:衣服。

玉茵:刚出的小芽儿。

媚柳:柔媚的柳条。

窣(sū):突然钻出来。

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游春水: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新桃李:新花嫩叶。

梅妆:脂粉。

双鲤:谓书札也。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位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态、心理,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都显出相当的功力;而且互相映衬,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上片全是写景。“秦楼东风里”四句,写春归燕回、馀寒犹峭之状。一开头就点出“秦楼”,使描写的环境带有确定性,这对读者理解词意大有好处。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李白《忆秦娥》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皆指闺楼。由此可知,词中所写,景是“秦楼”中景,人是“秦楼”中人;于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社会性,就有了明白的着落。“东风”轻拂,“燕子”归来,这都是春回大地的显著特征。但是,我们不要轻轻放过了“燕子还来寻旧垒”这句话,要注意它和其他地方的联系,它是为人的不归作反衬的,我们读到后面自会明白。词人手笔,总是这样地一箭双雕。这四句写的是室内的春景,是“秦楼”人所见所感的春景,并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懒困倦、日高未起之态,带有淡淡的惆怅情调。

  “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从户内写到户外,描画出一派明媚的春光。作者摄取了四种景物: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黄莺,水中的游鱼,水陆空三维空间,交织成立体的画面,传达出绚丽的色彩。这里使用了两个借喻:以“碧玉茵”(像碧玉一样青绿的毯子)喻嫩草,以“黄金蕊”喻新出的柳条,都借联想而增加了景观的魅力。四句的动词也用得很好:嫩草是“抽”出的,“媚柳”是“窣”(从穴中突然冒出来)出的,黄莺在鸣“啭”,鱼儿在“游”动,可谓各尽其妙,各得其所。“上林”、“春水”,为鸣莺、游鱼布置了适宜的活动环境,相得益彰。

  下片转入写人。“几曲阑干”四句,写佳人倚遍“秦楼”阑干,看到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这意味着一年又过去了,而意还没有回来,这触起了她的愁思,不觉潸然泪下。“梅妆”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这里泛指妇女面部化妆。“梅妆泪洗”即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之意。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外部动作,而以“应怪归迟”点明动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态如见。

  “凤箫声绝”四句,写对方离去后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古代传说:萧史善吹箫,秦穆公将女儿弄玉嫁给他,数年后二人升天而去(见《列仙传》)。这里借用这一故事,以“凤箫声绝”指男子的离去。“孤雁”、“双鲤”都用了典。前者出《汉书·苏武传》,汉使诈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有苏武捎来的帛书。后者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这两个词都是寄书的代称。而“沉孤雁”、“无双鲤”,就是指对方没有来信。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的。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内心活动,浓情厚意,溢于言表。以后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结云:“云万叠,寸心远”,殆出于此。

  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词采取以春景的明媚来反衬离人的愁思的手法。“嫩草方抽”,“媚柳轻窣”,“莺啭上林,鱼游春水”这是当日佳人与所欢行乐时所见的美景,如今这一美景又已重现,但是所欢却已不在身边;去年的燕子还懂得回来寻找旧垒,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这怎能不令她阑干倚遍,泪洗梅妆呢。这样写,效果是动人的。词的语言明白、朴素(有些地方略显粗糙),表达方式显豁;虽有用典,但却是常见的:具有民间词的特点。它的作者,估计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读书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来历,在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从话》中,有两种说法:“《复斋漫录》云: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古今词话》云:东都防河卒于汴河上掘地得石刻,有词一阕,不题其目,臣僚进上,上喜其藻思绚丽,欲命其名,遂摭同巾四字,名日《鱼游春水》。令敦坊倚声歌之。词凡九十四字,而风花莺燕动植之物曲尽之。此唐人语也。后之状物写情,不及之矣。二说不同,未详孰是。”

  这段话说明了这首《鱼游春水》词的来历和谱曲、命名经过。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越州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可以确定这首词是宋徽宗以前南方的作品,但至于确切的创作年代,则无从考证。

  猜你喜欢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横议游侠四出,清流标榜自贤。血染瓜田方止,尸投浊河可怜。

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河桥吹角冻,岳月卷旗圆。
僧救焚经火,人修著钓船。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

西湖清丽春雨馀,子今欲去其焉如。九华插天远在望,三月不见愁容舒。

二儿奔逸汗血驹,辈视长离与鹓雏。去年冒雪来其俱,一鸣上国惊群儒。

书不负人人负书,公卿岂应终犁锄。惠然过我骑甚都,萧萧晚吹飘襟裾。

借问能留旬月无,吾亦理棹其归夫。为言与君不同涂,蔼峰松竹鸣笙竽。

奇童小友良不诬,异哉老蚌生双珠。君之是行亦荣欤,三胡盛事喧州闾。

飞飞空中萤,晔晔扬其光。假此寸草资,乘阴争炜煌。

胶胶鸡既鸣,杲杲升扶桑。神奇复臭腐,尔生何可长。

平揖天风一望来,苍崖万仞两分开。
是中猨鹤亦难得,只有龙云相往回。
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
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紫荆山下物华新,只与都城共一春。
令节想君携绿酒,故情怜我踏黄尘。
泔鱼已悔他年事,搏虎方收未路身。
欲寄微言书不尽,试寻僧阁望西人。

泰否冥斡运,大小互来往。童龄何愆戾,忽使堕毒枉。

焉知循陔庆,遄成陟屺望。万生皆有终,逆质胡不丧。

人世经纶元自在,山中日子没寻思。乾坤病手惟堪酒,山野桃符不写诗。

万事新挑明日菜,一行刚了历头时。严光脚板无人梦,知可清风是钓丝。

登高雅会时当九。黄花乍坼东篱后。烟淡波寒谁信受。风敲红叶霜林

弹丸海中岛,淳风邹、鲁俦;虽经丧乱馀,弦诵声尚留。

村村延塾师,各有童蒙求。邻寓豪家子,般乐狎倡优;

挥金市狡童,蜩沸习歌讴。歌声与笔声,异调乃相仇;

驱遣师生散,不肯容欢咻。村人问塾师,怪事前有不?

塾师曰固然,儒术今所尤。相彼倡优辈,扬扬冠沐猴。

或握军旅符,或司会计筹;多有衣冠者,交驩不为羞。

学书效迂缓,学优利速售;今日分手去,及早善为谋。

村人笑相谢,先生滑稽流;吾儿不学书,只可事锄耰。

青女炫微巧,染绛妬春工。
如何青林表,忽有万炬红。
浑疑在绝塞,斥堠传夕烽。
烂烂烁晚日,烨烨含天风。
锦绣满山谷,佳兴浩无穷。
全胜在萧寺,吟玩广庭中。

花香散入空山月,龙气蒸成下界云。最是烟岚稠叠处,天光一线漏斜曛。

老子平生怕热瞒,论心只可话馀酸。
刘郎枉了夸豪杰,甘向伾文托岁寒。

万户讴声动海隅,荐书奏最入天衢。座间独运成风手,掌上长悬照夜珠。

人似碧霄孤鸑下,心如明镜一尘无。中牟旧业君方驾,谁逐骅骝并过都。

春水倚天长,春云入径香。
梨花衔燕子,荇蒂戏鸳鸯。
白苎朝初试,清言世易忘。
冠缨如可濯,一笑过沧浪。

赤城多奇峰,锦屏亦殊胜。不知何仙人,遗迹在幽径。

松霏洒石床,竹雪堕风磴。徘徊对岩花,忽送一声磬。

翠葆葳蕤九凤旗,东华遥望立多时。都堂启事遥蝉集,率卫轮班虎豹驰。

月绕珠帘升讲席,花迎金辂肃朝仪。六王炳炳前星后,珠纬联辉上玉墀。

乘云仙去隔烟霞,古灶荒凉夕照斜。岁岁春归苔藓碧,何人为觅旧丹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