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

先秦·佚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注释

喈(jiē 皆)喈:鸡鸣声。
云:语助词。胡:何。夷:平,指心中平静。
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
瘳(chōu 抽):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晦:黑夜。

赏析

  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

  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赋景之句,也确成写情之语。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谓契合无间,层层映衬。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自可想见。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

  炼词申意,循序有进。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易词写景的这种微妙性,姚际恒《诗经通论》曾有精到的分析:“‘如晦’正写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潇潇’时尚晦可知。”诗篇在易词申意的同时,对时态的运动和情态的发展,又有循序渐进的微妙表现。关于时态的渐进,姚氏说,“‘喈喈’为众声和,初鸣声尚微,但觉其众和耳。‘胶胶’,同声高大也。三号以后,天将晓,相续不已矣。”民间尚有“鸡鸣三遍天将明”之说;《风雨》的三章相叠,或许正是以此习惯规律为基础的。随着时态的发展,怀人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心态也渐次有进。“云胡不夷”,以反诘句式,语气热烈,言其心情大悦;“云胡不瘳”,言积思之病,至此而愈,语气至深;末章“云胡不喜”,则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以至大声疾呼了。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至确信高呼。方玉润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诗经原始》)实当此之谓。

  象征意象,一诗多解。《风雨》的诗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见情人”;联系诗境,前说更合情理。然而,汉代经生的“乱世思君”说,却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郑笺申发之曰:“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这样,“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则由“夫君”之君变成为德高节贞之君子了。这虽属附会,却也有其文本依据。因为,“君子”,在《诗经》时代,可施诸可敬、可爱、可亲之人,含义不定。因此,把赋体的白描意象理解为比体的象征意象,就可能生发“乱世思君”的联想;而把“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为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也符合审美规律。故后世许多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自励。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云:“梁正士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郭沫若创作于五四运动退潮期的《星空·归来》中也写道:“游子归来了,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从现代接受美学看,这种立足文本的审美再创造是无可非议的;而《毛序》的这一“附会”,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古代学者多主张“思君子”说,而现代学者多主张“夫妻重逢”说或“喜见情人”说,认为此诗是一位女子等待丈夫情人而作的。

  猜你喜欢

何可无乔木,多年雨露成。是间凉意别,长夏绿阴生。

日度云旗影,风含涧水声。能令霜六月,不待月三更。

翠幄宜琴枕,枯棋就石枰。五楸朝又暮,故国可胜情。

宝蟾悬镜。露颗倾荷柄。飞萤点点明花径。凝愁情不展,宿酒风还醒。天似晓,银河半落星相趁。
心事都无定。才致元相称。春过了,秋将近。小窗通竹圃,野色连金井。得仗个,多情燕子分明问。

黄山横骛晓成围,后骑萧萧万弩随。当路豺狼宜一发,不须回首问狐狸。

这一灯,处甚起。
没踪由,难拟议。
三贤十圣眼见如盲,芥狗泥猪放光动地。
大家吹灭暗中行,然灯佛在你脚底。

传闻西极马,新已下湘东。五岭遮天雾,三苗落木风。

间关行幸日,瘴疠百蛮中。不有三王礼,谁收一战功。

廿载吴桥贼,于今伏斧砧。国威方一震,兵势已遥临。

张楚三军令,尊周四海心。书生筹往略,不觉泪痕深。

构堂幽僻断尘踪,静照为名我所通。
一室可知天下事,十方齐见定心中。
清朝云散层峰出,后夜潮回涨海空。
槜李御儿多旧迹,几时烟舸访支公。
漂泊嗟吾远,支吾赖汝贤。
老亲思馔肉,痴女忆衣绵。
刀尺砧声里,灯花笑影边。
聊将千里梦,持送到金川。

天子诏多士,喜君为此行。美璞必三献,大禽终一鸣。

憔悴谈玄扬子云,如何耳冷百无闻。从来不识河南守,此去还空冀北群。

远别定须不作恶,相逢无惜重论文。勿卑小郡为无益,馀润京师正赖君。

嫌风怕日,爱惜容仪。画堂深处相宜。对镜梳妆,整理金缕罗衣。因闻风仙蝉蜕,慕真梳、决烈无疑。弃华丽,便蓬头垢面,布素归依。昔日灵根受病,知今却,须当下手亲医。搬运身中日月,直接天涯。自然木金成宝,现神珠、晃曜清沂。主知道,这些儿,不可思议。
多承苏氏肯怜才,终是双生不在口。羞禁奶娘掩面色,耍开怀,一半儿殃及一半儿买。写愁词赋自伤悲,传恨琵琶人共知。司马哭痛如商妇泣,泪沾衣,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渺高情公子,得真隐、信悠哉。占上下壶天,中间隙地,凿破莓苔。移将鉴湖寒影,放微风、滟滟翠奁开。便有一番荷芰,都无半点尘埃。夜深明月晃闲阶。不负小亭台。尽罗袖盛香,碧筒吸露,一洗胸怀。红莲故家幕府,看新诗、题咏满南斋。好听萧萧风雨,老夫从此须来。

惯得骄骢识妾家,佛桑庭院绣帘斜。镂银合子槟榔片,戏喷猩红散唾花。

别君一日如三月,近在京西抵越南。野色催诗连远树,东风吹梦隔晴岚。

省郎误许前旌待,驿吏争驰别骑探。最忆花前携酒地,王程无暇阻高谈。

一幅鲛绡,几回忖量,拈却绣刀裁剪。稳贴双肩,记把芙蓉扣掩。

缀珠翠、顾影沉吟,临镜面、瘦痕羞敛。漫寻春、蝶眷蜂怜,芳心犹恐旧香浅。

绣罢重封奁箧,怕新来宽褪,琼酥销减。倦压鸳衾,兰麝休教再染。

愁春去、怨雨啼云,惜花残、香柔红软。解罗衫、闲叠熏笼,甚心情更展。

仙人自昔好楼居,怪石棱层倚碧虚。
见说通天中有路,世间何处觅飙车。

雾岫烟峦插碧空,诛茅结广绿阴中。苔痕乱点参差石,竹影纷披淡荡风。

十亩芳塘云树绕,半帘飞瀑野桥通。烦君添个寒江艇,容我疏狂下钓筒。

春风吹客又天涯,帆转青山一叶斜。日暮愁生江水急,荒亭细雨湿梅花。

昨宵风雨连烟暮。花落犹疑误。今朝真个逐东流。

何处残香,偏入小楼头。

天涯消息凭谁问。问也无凭准。含愁拟酒待黄昏。

双燕归来,和我共销魂。

春昼阴阴度网窗,春愁极目荡春江。
不知何处吹花片,忽有余香到佛幢。
红药风翻娇第一,紫丁烟湿艳无双。
如侬自爱空林绿,绣遍苔钱带壁缸。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