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
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弹歌(dàn gē):古歌谣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稀,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谣”。
宍(ròu ):“肉”的古字。
此篇和《伊耆氏蜡辞》都是上古歌谣。所谓的上古歌谣,指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以前人民的口头创作。由于年代久远,原始社会的口头创作流传到后世并被记录下来的寥寥无几。现在能见到的上古歌谣,多数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的产物。见于《周易》的较多,在《尚书》、《礼记》等古代典籍中也偶有记载。上古时期,生产力落后,还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还不可能出现后世所谓的“纯文学”。
上古歌谣在思想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艺术形式上,作为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一般都具有字句简短、语言质朴和节奏明快的特点。通过对《弹歌》等的赏析,读者可以更为具体地加深对上古歌谣的认识和了解。
《弹歌》选自《吴越春秋》。《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弹歌》。《吴越春秋》为东汉赵晔所著,成书较晚。但从《弹歌》的语言和内容加以推测,这首短歌很可能是从原始社会口头流传下来而经后人写定的。这是一首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二言诗,句短调促,节奏明快,读来很有情趣。
全诗才八个字,却写出了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
制作工具共分两步。先是“断竹”,即砍伐竹子。由这两个字指引,读者仿佛见到一群围裹着树叶、兽皮的原始先民在茂密的原始竹林旁正手拿骨刀、石斧在砍伐根根竹子。“续竹”是制作过程的第二步。歌中没有交代“断竹”后怎样削枝、去叶、破竹成片,从画面的组接上来讲,从“断竹”到“续竹”,中间已有所省略、承转。所谓“续竹”,是指用野藤之类韧性植物连接竹片两端,制成弹弓。至此,狩猎工具已经制成。以下便接写打猎。
打猎也分两步。先是“飞土”,把泥弹装到弓上打出去。至于泥弹的制作过程,诗中也未作交代,但从“续竹”到“飞土”,可以想见还有一个制作泥弹的环节。“飞土”的目标,或是飞禽,或是走兽,一旦打中,便向猎获物奔去。“逐宍”便是指追捕受伤的鸟兽。“宍”,为古“肉”字,指代飞禽走兽。
根据社会发展史和古人类学的研究,人类学会制作弓箭之类狩猎工具,已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类究竟怎样进行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只能向残存的原始洞岩壁画和上古歌谣以及考古发现中去探寻。在这一点上,这首古老的《弹歌》起到了活化石的作用。因为有了它,后人才得以窥见洪荒时代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部分生动图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此歌虽仅简短的八个字,却包容了从制作工具到获取猎物的全过程,容量很大,对狩猎的艺术表现也比较成功。当然这种简短是早期书面语言表达尚处于雏形的反映。然而审美具有历史性,以今人的艺术鉴赏眼光来看,可以发现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动词的表现手法。不仅每一句的主语“我们”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场景之中以及场景之间的次要过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个动词带出,使画面富于动感,且容易唤起人们对“断”、“续”、“飞”、“逐”动作前后过程的联想。此诗的语言两个字一顿,节奏明快,凝重有力。韵字“竹”、“竹”、“宍”,以入声“-K”收韵,更增加了诗句的凝重感,令人联想起先民们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颇不轻松的劳动场面。
上帝曰咨,爰揽宏纲。海内宴然,日月重光。泗流汤汤,厥源清明,遹发我高皇。
上帝曰咨,祖仁玄德惟身,湛泽惟民。天之既厌元,则莫我屯。
云龙骧骧,艮索乃降。
笃高皇帝,锡之益益。用凶德,蚤罹于厄。亦勤于穑,亦逃于释。
是省是即,靡务不绎。
笃高皇,有晦含章。迫发厥庆,烈烈元戎。在濠之阳,骏拔于行。
谋夫孔臧,遂纂大邦。
天之辟隘,维江若带。惟钟若砺,楼船叇叇。旭日在铠,抚有江介。
以刘蟊虿,是蒂是刈。
彭蠡浑浑,火波掣云。旦师陈军,立埽厥氛。震泽之濆,踯躅惟羵。
王旅于勤,袒缚以奔。
帝省其配,淑人后氏。夙夜在公,言御言剂。帝省其辅,曰善长基,如心如股。
曰达遇春,如髀如膂。
达往徂征,驷车彭彭。庵庐冥冥,如岳不惊。春也辅行,喑乌迅霆。
飘摇旆旌,目靡衡兵。
玄黄在筐,浆食攸同。九衢若夷,市不改容。胡遁于荒,民即其宫。
谁其将者,太傅魏公。
乃下闽粤,乃徂岭服。田秦巴蜀,滇池羌笮。庸麇百濮,不宁方来,悉臣悉仆。
元之孙子,厥丽靡纪。改辫承冠,盘躄其趾。诗书九有,曷不汪濊。
载俶昆弟,载俶父子。明明日月,阖辟更始。
于戏高皇,焕肃其制。济济列辟,大夫三事。亦既精白,亦既凛畏。
无谪于室,动言及累。
于戏高皇,圣躬聿脩。翼翼小心,以敬迓休。声色无荒,无畋于游。
无好是卮言,无忽是远犹。
莫崇匪乾,峻功符之。莫丽匪阳,昭明仪之。式廓版图,寓宇其家。
光彼黄虞,曷厉是涤除。唯俭唯恭,皇贲厥谟。
晨饭气始晴,初日在山缺。纡回出林莽,揖与老僧别。
抠衣陟天路,百里上积雪。适来历崔嵬,反视若丘垤。
清冷坠冰响,淅沥霜枝折。中峰方眇然,将登且当歇。
閒园草草欠楼台,一纪干戈梦里回。尽失牡丹三百本,新移初见一枝开。
苍松错错落落,桃花灼灼盈盈。树老云盘睡鹤,春残雨咽啼莺。
上皇御宇无长策,牧羊奴子孤恩泽。银莬分印属儿曹,二十馀州尽陷贼。
常山死守平原拒,公家兄弟声名白。平原白首立班行,忠义凛凛真严霜。
历事四朝唯一节,当年舌舐中丞血。岂知丞相面如蓝,貌虽夷易心巉岩。
老臣何罪死虎口,到今谁为祛其衔。临风志士长悲吒,矧瞻遗像严祠下。
未能立草迎送词,一奠椒浆泪盈把。
我闻峨眉山,插天青嶙峋。上有太古雪未化,不知天地冬与春。
高悬更有秋空月,雪上清辉尤皎洁。光耀磊落之奇人,西汉马卿宋轼辙。
况君秋水点双瞳,九天衔命下蚕丛。清无遗照同山月,毕献珠光锦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