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歌

先秦·佚名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

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注释

弹歌(dàn gē):古歌谣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稀,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谣”。

宍(ròu ):“肉”的古字。

赏析

  此篇和《伊耆氏蜡辞》都是上古歌谣。所谓的上古歌谣,指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以前人民的口头创作。由于年代久远,原始社会的口头创作流传到后世并被记录下来的寥寥无几。现在能见到的上古歌谣,多数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的产物。见于《周易》的较多,在《尚书》、《礼记》等古代典籍中也偶有记载。上古时期,生产力落后,还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还不可能出现后世所谓的“纯文学”。

  上古歌谣思想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艺术形式上,作为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一般都具有字句简短、语言质朴和节奏明快的特点。通过对《弹歌》等的赏析,读者可以更为具体地加深对上古歌谣的认识和了解。

  《弹歌》选自《吴越春秋》。《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弹歌》。《吴越春秋》为东汉赵晔所著,成书较晚。但从《弹歌》的语言和内容加以推测,这首短歌很可能是从原始社会口头流传下来而经后人写定的。这是一首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二言诗,句短调促,节奏明快,读来很有情趣。

  全诗才八个字,却写出了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

  制作工具共分两步。先是“断竹”,即砍伐竹子。由这两个字指引,读者仿佛见到一群围裹着树叶、兽皮的原始先民在茂密的原始竹林旁正手拿骨刀、石斧在砍伐根根竹子。“续竹”是制作过程的第二步。歌中没有交代“断竹”后怎样削枝、去叶、破竹成片,从画面的组接上来讲,从“断竹”到“续竹”,中间已有所省略、承转。所谓“续竹”,是指用野藤之类韧性植物连接竹片两端,制成弹弓。至此,狩猎工具已经制成。以下便接写打猎。

  打猎也分两步。先是“飞土”,把泥弹装到弓上打出去。至于泥弹的制作过程,诗中也未作交代,但从“续竹”到“飞土”,可以想见还有一个制作泥弹的环节。“飞土”的目标,或是飞禽,或是走兽,一旦打中,便向猎获物奔去。“逐宍”便是指追捕受伤的鸟兽。“宍”,为古“肉”字,指代飞禽走兽。

  根据社会发展史和古人类学的研究,人类学会制作弓箭之类狩猎工具,已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类究竟怎样进行生产劳动生活的,只能向残存的原始洞岩壁画和上古歌谣以及考古发现中去探寻。在这一点上,这首古老的《弹歌》起到了活化石的作用。因为有了它,后人才得以窥见洪荒时代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部分生动图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此歌虽仅简短的八个字,却包容了从制作工具到获取猎物的全过程,容量很大,对狩猎的艺术表现也比较成功。当然这种简短是早期书面语言表达尚处于雏形的反映。然而审美具有历史性,以今人的艺术鉴赏眼光来看,可以发现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动词的表现手法。不仅每一句的主语“我们”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场景之中以及场景之间的次要过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个动词带出,使画面富于动感,且容易唤起人们对“断”、“续”、“飞”、“逐”动作前后过程的联想。此诗的语言两个字一顿,节奏明快,凝重有力。韵字“竹”、“竹”、“宍”,以入声“-K”收韵,更增加了诗句的凝重感,令人联想起先民们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颇不轻松的劳动场面。

  猜你喜欢
溯空明、霁蟾飞下,湖湘难辨遥树。流来那得清如许,不与众流东注。浮净宇。任消息虚盈,壶内藏今古。停杯问取。甚玉笛移宫,银桥散影,依旧广寒府。
休凝伫。鼓枻渔歌在否。沧浪浑是烟雨。黄河路接银河路。炯炯近天尺五。还自语。奈一寸闲心,不是安愁处。凌风远举。趁冰玉光中,排云万里,秋艇载诗去。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一夜雨不止,渡江还不能。谁知未归客,独自对孤灯。

禄食强作主,生涯端是僧。都来如一梦,随处且腾腾。

樱桃著子如红豆,不管春归。闻道开时。蜂惹香须蝶惹衣。
楼台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醉玉东西。少个人人暖被携。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不许归帆趁晚潮,西风十日九停桡。鱼龙浩荡三山暮,吴楚青苍一水遥。

鸦带斜阳立牛背,人携暮景在山椒。过江名士皆黄土,只剩涛声似六朝。

越瓯犀液试新茶。困来眠碧纱。梦中何事独长嗟。

梅香猜著些。

呼女伴,蹋晴沙。柳梢独暮鸦。绣裙偏爱合欢花。来生得似他。

麦陇风微燕子斜,雨晴云日丽江沙。遥寻支遁烟中寺,初见天平道上花。

过眼溪山劳应接,方春草树发光华。夕阳半岭归舆急,惭愧城中自有家。

红药妆慵青杏孕,暗雨难瞒夜鹃听。灯唇玉虫含灺光,借作朝晖慰春病。

贮人深恨玉最深,深心苦向深樽沈。隔帘山眉惨凝黛,下使大江横怨阴。

子夜罗裳变商拍,枉乞烟丝系兰魄。屏风三重镜一尺,东西鸳鸯花界画,天上人间苦多夕。

世乱弃禄仕,居闲食苦贫。
置田上庸山,稍依农亩邻。
岁入无几何,诛求方荐臻。
老农依导我,播植当自勤。
晨起具餱粮,伐木西涧滨。
畲田去岁秋,稸粟今年春。
肥硗半百亩,良苗生已匀。
监督课子弟,耘耔烦隶人。
所望在一饱,讵敢悲苦辛。
及此岁将晏,场功躬自亲。
所得未偿费,相顾但深颦。
归去且读书,愧兹百年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太息衰年七十强,经旬留宿赞公房。上堂也趁阇黎饭,入阁仍分般若汤。

华渚虹霓生雨气,法筵龙象识天香。遥知今夕南湖月,谁与郎官共晚航。

不隔尘寰咫尺间,谁知城市有仙山。化成云母长生乐,驻得仙姑不老颜。

明月凤台千古在,青霄鹤驾几时还。洞门深锁香风软,满地松花白昼闲。

出郭乘清兴,扁舟一迅风。
山光真黛比,水色与天同。
宿鹭班班白,寒枫处处红。
谁知吾胜概,名冠甬句东。
绿水阴空院,春深喜再来。独眠从草长,留酒看花开。
过雨还山出,向风孤鸟回。忽思秋夕事,云物却悠哉。

愁破方知酒有功,酒杯尽日不教空。飘萧败叶千山雨,零乱寒花一径风。

小摘晚菘含露碧,试尝新橘带霜红。閒中自有消閒趣,底事矶边理钓筒。

平盖神仙院,武阳山水乡。

东郊驿树连理枝,西庙丛篁十丈围。
堪将轻素命人画,赉为方物归京师。
公署石楠圆似盖,画楼北面当厅桧。
桐谿怪石胜太湖,贱如泥土无人爱。
天生尔材地且卑,空山老朽人不知。
人不知,睦州右史作歌词。
团圞小酌醺醺醉。厮捱著、没人肯睡。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庭前鼓吹喧人耳。蓦忽地、又添一岁。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一搥打透无尽藏,一切珍宝吾皆有。拈来普济贫乏人,免使波吒路边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