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苏轼语),画中有人。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这是一首恋歌,写的是牧歌般的自由之爱。《毛诗序》认为是美好心愿的诗意想像,明代季本认为是先民婚恋的真实写照,今人多从此说,且更明确提出这是一首情诗恋歌。
密树阴沈般若台,珍珠泉映井天开。萧条弥勒龛边㝛,一夜横江风雨来。
绿水湾头,青山叠处,有个人家。藤梢橘刺,秃干矗槎枒。
烂熳田庄风味,篱穿笋、砌吐秃花。谁相饷,隔墙浊酒,过雨新茶。
溪口路三叉。门半掩、小桥流水栖鸦。芋区鸡栅,零乱向风斜。
处处村箫社鼓,丛祠畔、丝管咿哑。君休去,鲚鱼大上,园韭才芽。
又是同云酿雪天,猧儿嫌冷唤愁眠。为郎憔悴有谁怜。
檀板倦翻金缕曲,绣衾虚费憔沈烟。不应忘了过新年。
郭侯写竹真有名,平生少写风烟晴。兴来只爱春雨态,毫端幻出如生成。
一竿亭亭俨中立,两竿垂垂梢叶湿。月暗苍梧鬼魅愁,波惊渤澥蛟龙泣。
精微斋里客来稀,坐对新图静掩扉。丁宁莫向青云挂,只恐随梭破壁飞。
藏舟于壑夜半走,藏珠于腹珠在否?大凡有藏必有亡,幸我身外毫无有。
我本海滨一腐儒,平生志与温饱殊;蹇遭百六害气集,荏苒廿年国恩辜。
未忘报国栖荒岛,毖慎嫌疑不草草;逢人休恨眼无青,览镜自怜发已皓。
发短心长欲问天,祖德宗功合绵延;二十四郡有义士,普天率土岂寂然。
天定胜人良可必,孤臣梦夹虞渊日;西山薇蕨采未空,夷、齐安忍躯命毕。
圣德隆千古,皇威奠九廛。金门颁凤诏,玉节使龙编。
博雅资专对,才华属妙年。郎中初遴选,省府昔周旋。
文治中华盛,仁恩漠国宣。清风消瘴雨,丽月净蛮烟。
跋涉思铜柱,委蛇跨锦鞯。尧天新正朔,禹贡旧山川。
声语时难解,雕题倍可怜。明年春色早,归拜御阶前。
群峰奔云涌座隅,下有烟艇浮江湖。是何淋漓足元气,得非米家海岳图。
细看乃是浑成一片石,天然妙迹非人摹。昔闻巧匠斫山骨,未闻山水粉绘生石肤。
若云造物作狡狯,却愁混沌凿死将何如。万里烟云藏咫尺,壁开天地超寰区。
渔舟个个齐荡桨,烟波云岫聊相娱。我思米颠工画兼嗜石,整冠再拜以丈呼。
石之嶙峋足以壮笔势,画之奔峭与石争盘纡。石癖画巧两不灭,画留石上永永成形模。
君不见欧公当年石月屏,子美放歌穷虚无。又不见孤松溟濛石屏上,子瞻长句搜根株。
今公兹屏亦奇绝,愧无大手如两苏。
水天如镜明秋霁。晚钟断续山坳寺。烟外澹斜阳。松花落石床。
吟魂飞不起。愁在苍茫里。云逗一痕青。登临无限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