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这首诗并不难。首四句,写遭贬后出游而自嘲自慰。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心情苦闷忧愤,感到环境十分艰险。于是常出游以求排遣,要趁着萧散闲逸之时,更加放纵自己的疏顽之性。其实,柳宗元不是真的萧散,而是被剥夺了参与政事的权利。柳宗元也不是真的疏顽,而是保守派打击迫害他的借口托辞。柳宗元强压满腔怒火,故作轻松调侃,自嘲自慰,表明了毫不屈服的内心思想。接着六句,写东山的高峻和构建西亭。柳宗元《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曾提及构建西亭的事:“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蓧簜,蒙杂拥蔽,吾意伐而除之,必将有见焉。……余时谪为州司马,官外乎常员,而心得无事。乃取官之禄秩,以为其亭,其高且广,盖方丈者二焉。”可知柳宗元构建西亭,是因为东山高峻,砍伐榛莽杂草之后,可以饱览风物,赏心悦目。一来算是萧散无事时做了一件自己乐意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二来证明自己确实生性疏顽,不思改过,反而变本加厉,孤傲山林,乐山乐水,表现出不屈抗争的勇气和愤激的心情。接下来十二句,写建亭后所见美景和心情的愉悦。写景从高而下,从远而近。在高峻的东山顶上仰天俯地,有上凌云霄,遗世独立之感。远山凑拢,澄江怀抱,胸襟不由开阔博大。夕照临轩,栖鸟飞还,菡萏艳色,斑竹清痕,清丽宁静的自然美景,令他陶醉。这样,由于贬谪而枯槁的精神,到此时方才开颜。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屏除和遗忘,所以描写赏心悦目的美景总偏重于幽深寂静的特征,蕴含着诗人心中深藏的挥之不去的忧怨。最后六句,写乡愁别情袭来,强自宽慰。赏心乐事最忌孤寂,何况柳宗元又身处贬谪的现实之中,所以山水之乐只能暂忘心中郁垒,时间稍长,不由得又勾起了深切的乡愁离恨。这种悲哀是由贬谪而来,与忧愤同根而互生,想要回归故里,现实中同样不可能,诗人只得强自宽慰,“置之勿复道”,在须臾的闲适欢乐中,忘得一时算一时。结尾哀婉低沉,怨愤之情长绕不去。
总之,遭贬而心情压抑——出游以求解脱——陶醉美景而暂悦——勾起乡愁——强自宽解而其实未能,是柳宗元山水诗最常见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而孤愤沉郁是贯穿全诗的感情基调和独特风格。
当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正以蛮兼寇,须烦允与明。
云孙今筮仕,溪子正称兵。淑问端能继,淮夷不足平。
东风人柳三眠起。秋千小院重门里。对对浴红衣。鸳鸯塘上飞。
个人花底见。惊喜回团扇。含笑指鸳鸯。花时日日双。
念子青云器,早涉青云路。行行捧德音,眷言省民务。
风俗广咨询,幽隐亟告诉。来为人所悦,去为人所慕。
皇泽一以敷,郡国足膏澍。况复崇文儒,士林喜披雾。
心涵玉壶冰,气袅金茎露。怀哉明盛时,展矣风云遇。
而我同官良,惟子荷与顾。通籍来旬宣,各自植嘉誉。
独有兰臭言,祗以同心故。还应笃忠良,更此写中素。
何当展良觌,相期在秋暮。
释之久未调,王粲当从军。谓言塞垣事,壮气横风云。
育材幸明代,荐贤无令君。如无汉酤冗,沈此荆山珍。
萍氏本讥酒,周官有彝伦。孝武事却攘,志清天地屯。
连兵无时已,四海萧然贫。官始操酿具,榷之饱师人。
利源一以泄,颓波荡无垠。糜谷费耒耜,良糵争清醇。
酒禁著律令,犯笞及其身。狂药乃陷阱,伤哉尧舜民。
炎灵属我后,天资英且仁。邦力早雄富,汉制仍相循。
岁赋二千万,经入固已勤。弥年拥武节,聚边清国氛。
雄雄百万师,跨迈击燕秦。仰给倾武库,赏赍图戎勋。
加敛犹不足,返古当何云。杭城东南剧,地将湖海邻。
榷利冠天下,旗亭压重闉。彼虽斗筲职,亦择才英臣。
风露气已肃,溪潭寒弥新。沙榜朝汍汍,吴涛暮沄沄。
南州近牛斗,气象雄霜旻。汀枫变老蘖,赤叶晴相纷。
尝茶泊幽寺,观鱼下轻䑳。行当收翘楚,宁复混蒸薪。
无为狎吴叟,坐恋秋江莼。
子陵滩水急如弦,摸得黄鱼缩项鳊。提向市中频索价,他家不著半分钱。
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
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弃地,予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凡坳洼坻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楠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俛入绿缛,幽荫荟蔚。步武错迕,不知所出。温风不烁,清气自至。水亭狭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
噫!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而于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则吾所谓游有二者,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可以观妙。溽暑遁去,兹丘之下。大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余无召公之德,惧翦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