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苦热登西楼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酷热难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楼乘凉。
山泽凝聚着炎炎的暑气,银河闪耀着湛卢似的亮光。
骄阳早已晒干了滋润万物的露水,旷野宁静却没有凉风送爽。
热浪滚滚汲取井水洗澡,火烧般的燥热打开门扉纳凉。
靠着栏杆久久地徘徊傍徨,热汗淋漓在全身四处流淌。
这么热难道还谈得上什么保养吗?抬头见北斗,将疑问诉上苍。
我知道自己不是姑射山上肌肤如冰雪的处子,想要以静胜热实在是毫无希望。
注释
苦热:为热所苦。
中夜:半夜。
褰(qiān):撩起,披起。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
山泽:山林与川泽。
星汉:银河。湛(zhàn),古代宝剑名,世称湛卢。
火晶:日头像火一样。
探汤:摸着开水般。汤,开水。
炀(yàng)灶:在灶前烤火。戴氏侗曰:“炀者,火旁烘物,以火气扬之也。”郭璞注:“江东呼火炽猛为炀。”引申为焚烧。
凭阑:即“凭栏”,身倚栏杆。
亭毒:化育、养成。
璿玑(xuànjī):亦作“璇玑”,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天空北部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星。七星之名,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一至四为斗魁,五至七为斗柄。斗魁称为璇玑,斗柄称为玉衡。
谅:料想。姑射子,姑射山上的神女。姑射,山名,亦名石孔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
静胜:以静取胜。希,希望。

赏析

  全篇紧扣诗题,句句写“夏夜苦热”。起首二句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处所,直截点题,并提挈全篇。永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日温度高,且时间长。诗人半夜尚不能入睡,悄悄起身登西楼去乘凉;夜半如此,骄阳暴晒的白天,可想而知。简略几笔,就高度概括了夏天之热,生灵之苦。

  “山泽凝暑气”四句是登西楼时之所见所感,极写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环境。时值中夜,山泽还如蒸笼,凝聚着暑热的炎气;长天无云,银河里也闪耀着刺眼的光辉;太阳烈焰的烧烤,滋润万物生长的露水已无影无踪;四野宁静,没有一丝凉风。

  “探汤汲阴井”四句是登西楼后的活动,极写诗人如在火炉中熬煎的苦况。炎热不可挡,诗人想方设法来解暑:汲井水冲凉,开门扉纳凉,靠着栏杆乘凉。但是,井水却成了滚烫的开水,打开门灼焰扑面。

  最末四句,基于以上厚实的铺垫,诗人直接抒写了自己的感触。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如此致命的气候,诗人简直难于呼吸,他抬头看见北斗,不禁向苍天提出质疑:长此下去,万物怎能蕃长?生灵怎能延续?此时,读者似乎看见诗人在仰天长啸: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但是,这美好的愿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引用“姑射子”这一典故,自嘲自解,既然不能以静胜热,就只能怅恨无边了。结尾以反诘语收束,诗的意境也渐臻极顶。

  诗人笔下的夏夜,实在令人望而生畏。表现入微,首先取决于作者的体物入神。诗人长期困居永州,对当地气候有极深入细致的感受,再经过缜密的构思和精心提炼,才收到了如此精妙的艺术效果。由于诗人将自己的感受、情绪写得很形象,很具体,就隐含着一种抽象的概念,因而带有象征意味。柳宗元生活在唐代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统治阶级奢侈腐化,赋税徭役日增,老百姓困苦不堪,形成了“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的局面。诗人在永州期间广泛地接触百姓,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捕蛇者说》一文就以毒蛇与赋敛作比衬,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统治集团“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现实。因此,诗人写夏夜酷热使人难以忍受,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又暗示着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唐王朝的暴政,使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死亡线上挣扎,还有什么“亭毒”可言!这正如杜甫在《无家别》所言“何以为蒸黎”一样,把老百姓逼到没法做老百姓的境地,又怎能做老百姓的主上呢?大唐王朝的统治又怎能巩固呢?这种在比兴中巧寓象征的手法,大大地拓展了诗的内涵,又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期。柳宗元是王叔文政治集团中的一名骨干人物,所推行的永贞革新使广大百姓深受其益。改革失败后被贬徙永州,其际遇十分悲惨。就在这种逆境中,他却毅然将毁誉欢戚抛诸九霄,慨然为民呼号,写下了很多诗文,这首《夏夜苦热登西楼》为其中之一。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几点社翁雨,一番花信风。(见《提要录》)
水鸟歌妇女,衣襟便佞舌。(以下并见《海录碎事》)
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萧洒侯。
山上花明水上曛,一桡青翰破霞文。
白帝霜舆欲御秋。
但说漱流并枕石,不辞蝉腹与龟肠。(以下见《侯鲭录》)
头方不会王门事,尘土空缁白苎衣。
秋来懒上向吴亭。(见《方舆胜览》)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
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
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初用乐
彤庭龙尾。礼备天颜知有喜。九奏初传。耳冷人间十七年。
盈成持守。仁德如春渐九有。三辅名州。好整笙歌结胜游。

得丧纷纷转群欲,谁及爱嵩三十六。有客忽自东南来,已为湖山饱双目。

逸兴不住皇州春,天津桥南酒初熟。长念花王司马坂,洛阳今寓谁家馆。

已闻香信满东风,嫔御相从水光畔。芳容须向盛时吟,昔也醉翁长恨晚。

谷雨且老黄鹂声,急上征鞍望瀍涧。送行诗句无纤尘,自有交游在霄汉。

藜苋肠中何所须,但愧银钩落香翰。看花知遗生,看山知养神。

妖奇怪丽九十种,未失东风助培壅。三十六峰元气清,独插太虚无古今。

弦歌声里一瓢安,士友催诗送长官。律己十分无可议,爱民一念未尝寒。

更知耐事如公少,留取清名作样看。百姓越疆归令问,恩流职外此尤难。

一自天钟第一流,年来花草冷苏州。
儿家心绪无人见,他日埋香要虎丘。
今有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
江梅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无数开。

十载游心抱白云,醉翁亭记醒中文。分明庆历当时事,五百年馀独付君。

月明风静雨初收,一鹗横空万里秋。四海苍生正翘首,秀峰岩下莫迟留。

向来屡著敬斋语,正恐多言意未明。今日报君惟一句,工夫端的贵躬行。

莫以胡儿可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长短,
截之痛惜皆相似。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度辽水。

黄河水尽蛟龙驯,桃源沙飞愁杀人。东方乱后再反覆,忆昔过此增烦辛。

扁舟困顿不得携,贼壕只在河东西。路官邑子微服走,大屋高门狨獍啼。

到今事定还是非,请问流民归未归。

一帘迟日忽开晴,侧近园池得散行。
尽胜草堂穷处士,有花有酒作清明。

疾风吹细雨,忽忽过阴崖。久喜江山静,新增节序佳。

秋声连迥野,暝色起高斋。自得论文侣,中年有好怀。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钟。

一圣智比明,帝德光四海。荷负诚悠属,度脱实斯在。

忏说济蒙愚,推心屏欺殆。名僧引定慧,朝缨列元凯。

还学依善导,反心由真宰。和铃混吹音,胜幡荣雪彩。

早蒲欲抽叶,新篁向舒䈚。翘勤谅恳到,归诚信兼倍。

睿艳似烟霞,栏杆若珠琲。善诱虽欲继,含毫愧文彩。

笊篱木杓,钱贯桶索,
说妙谈玄俱是错。清平鼻孔塞乾坤,
天下衲僧无处摸。明来握土成金,
悟去百草皆药。拗折俱胝指头,
踏断赵州略彴。平常一句用无穷,
限量知见徒斟酌。

我今衰朽百无用,一枝老笔犹飞动。建康嘉瑞颂赤乌,《太玄》终篇吐白凤。

尚忆嬉游科举场,后来声望重江乡。他时人傥传遗稿,莫误虞山拂水庄。

繁枝玉立傍山隈,闻说新花将次开。寄语诸梅权耐冷,稍迟待取主人来。

金徽只自秘,玉匣不曾开。
梅花难独弄,袖手待郎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