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写所游之地的美景以及兴尽归去的过程。
首联即点出题意。“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杨”子便是西汉的儒者扬雄,而淮王便是淮南王刘安。这两人,一个喜好学术,一个擅长学术,可惜未曾谋面。王维写淮南王过杨子谈经之所,并非有意让他们“关公战秦琼”,而是借汉喻唐,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载酒”二字乃诙谐之笔,表面看,是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子宅,实则交代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第二联“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出了作者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体验独特,感情细腻。第三联“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这两句写诗人走过曲径,穿过树林,那原本闪烁的烛光,一下子通明起来,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了岐王及其扈从的车马。这一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
尾联写抵达城门时的情况:“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意谓纵情赏玩,深夜始归,其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依然一路笙歌,余兴未尽。写出了诗人对游玩仍有兴趣的情感。
这首诗善于写景,且多不直接写景。如颔联不直接写杨氏别业的景色如何美好,而是说自己玩赏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这样写使诗歌更富有启发性,余味不尽。
信马沿堤懒著鞭,不堪回首望临川。满怀离恨如春梦,愁听林梢断续蝉。
康甥孟贞纯且质,家住珠林小江侧。兄也霜台峨廌冠,贞也躬田食其力。
好山好水当衡门,违远城市无嚣喧。身閒力学嗣尔祖,不见他家贤子孙。
有心如石不可转,苍筤有日干霄汉。邂逅为尔题画图,七十老翁言匪迂。
又春帆带雨,暮角春寒,梦远吴天。拟伴梅花住,柰征尘点鬓,不似当年。
翠尊甚时重照,落月屋梁边。有多少离情,啼莺不语,江柳摇烟。
飞仙。渺何许,怕说与依依,归燕堂前。满目风光换,只青袍草色,漂泊谁怜。
但凭鲤鱼潮信,珍重递吟笺。想蝶扑帘栊,愁春未醒人倦眠。
艰危尝尽鬓成丝,转觉繁华不可期。几度哀歌仰天问,何如还我未生时。
自来宝婺天险,控闽关粤户。落帆近、八咏楼边,烟起乱山日暮。
正野乌、如啼似哭,哀声聒遍江头树。叹荒凉满眼,古城冷云堆絮。
却忆前朝运尽,动地捲、暗尘征雾。黑云都、铁骑临江,火荼千队红素。
倚长剑、天回紫电;攒绣铠、霜明金缕。压双溪,一片刀光,惊鸥泣鹭。
淮南开府。百战归来,破家团一旅。明月下、椎牛飨士,洒血婴城,炮激红珠,箭飞白雨。
梯冲舞合,蚍蜉援断,汤池铁嶂终何用,忽长鲸、蹴浪飞空渡。
兜鍪掷去,薪楼风捲朱殷,百口一时焦土。
而今城下,战垒销残,剩败芦折苧。且莫问、初平庙貌,帝女仙踪,铁岭琴书,绣川歌舞。
但携杯酒,赤松山畔,细寻断簇呼皋复,写招魂、些付鹍弦柱。
不知天上英灵,被发骑龙,暂时下否。
柏府霜寒乌夜飞,朝簪晓脱理征衣。泰山东望云犹蔽,秋色西来燕已归。
出处无惭从古少,文章有用似公稀。郭门供张何须设,恐被旁观说见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