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生长得茂盛。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鉴赏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生活。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移植自西南,色浅无媚质。
不竞灼灼花,而效离离实。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贫死何足悲,所悲为贫死。奄奄一息身,奔驰二千里。

泣辞钟山云,梦渡吕梁水。百死到凊源,闻歌犹蹶起。

新诗四五帙,函封寄杨子。蛇蚓不成书,获麟止于此。

世相簿屡空,冥官岂相礼。气类自呼召,往见东野鬼。

赢博即故乡,首丘端可已。肥马轻裘魂,谅非君所喜。

汝南夫子赵荆州,赐金进秩何优优。绣衣入领中执法,符玺再帅东诸侯。

俄闻特拜参衡轴,时与山公计除目。雅操都无暮夜金,清标总是丰年玉。

五十鬓边无一丝,尚书八座表留畿。上章解绶苦欲去,再屈温纶始放归。

谢客时称饵芝术,别与天公乞私日。子将任作月旦评,叔宝故少膏肓疾。

映门榆柳绕秫田,农耕社酒春绵绵。仙行桥上好策蹇,鸿隙陂头宽放船。

蒲轮轧轧当公前,欲断不断功名缘。封侯拜相晚来事,何足道哉黄颍川。

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愈伤神。
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春。
文章穹壤成何用,哽咽东风泪满巾。

密树清残暑,空庭夜色閒。吟风蝉韵断,惊月鸟飞还。

不惜歌金缕,宁辞倒玉山。横参犹恋赏,竹露湿潺湲。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人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新长筼筜竹,傍穿薜荔墙。
夜须邀月坐,昼不待风凉。
剩放梢添绿,斜将箨抱香。
幽居绝还往,相伴兴何长。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莲峰隐去难辞阙,浐水朝回与出城。

我昔访君日,君来见我时。一般真意味,不许别人知。

匹马流观海上图,一尊随处有东湖。三台倒影涵天镜,万壑凝冰置玉壶。

乍可清狂容傲吏,不须感慨问樵夫。兴亡百变浮云散,且对湖光共醉呼。

诗书读破自融神,不羡云安曲米春。黄卷至今真味在,莫将糟粕待前人。

促柱弦始繁,短萧吹初亮。舞袖拂长席,钟音由虡飏。

已落檐瓦间,复绕梁尘上。时属清夏阴,恩晖亦非望。

小筑洄溏上,春阴水暂寒。柳遮莲叶艇,花碍竹皮冠。

生理寻常足,閒心一寸宽。知予厌奔走,绝口不言官。

鹓侣栖迟地,惊看野鹤飞。尘樊欣乍脱,逸翮见先机。

磊落将何慕,饥寒谁解围。入林应不远,振羽自知归。

虎头将军人中英,六年总制南州城。蛮烟扫尽民安堵,闲来训练三厢兵。

是时天高秋色晶,元戎小队临郊坰。出奇应变有成算,长围蹴踏虞山平。

挥戈日回羲和驭,饮马水落黄芦汀。西猰逐兽奔流星,落羽电掣辽东鹰。

妖狐狡兔何足顾,等閒刺虎屠长鲸。争誇得隽笳鼓清,抚剑叱吒风云生。

旌旗归来日未落,毛血满载驼峰腥。分甘设宴享多士,雄吞直欲杯沧溟。

将军文武能兼并,十年从事天王征。定功行赏协舆论,遐荒重镇须老成。

花村月夜犬不吠,闾阎歌颂腾欢声。左参好事驰令名,题诗作画扬芳旌。

观风万一言采择,写入麒麟垂汗青。

石坛流水共苍苔,青竹林间一径开。可惜梨花飞已尽,前年游客始重来。

几度维舟傍寺门,欲从飞阁问仙源。残碑石在曾驱虎,古洞云深不见猿。

上界钟鸣僧入定,层崖花落客扳援。廿年来往俱陈迹,聊与同心避俗喧。

吹灭纸灯,眼前黑暗。
拈得白棒,胡挥乱挥。
黄河放出,太华裂开,
大千沙界绝尘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