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贫死何足悲,所悲为贫死。奄奄一息身,奔驰二千里。
泣辞钟山云,梦渡吕梁水。百死到凊源,闻歌犹蹶起。
新诗四五帙,函封寄杨子。蛇蚓不成书,获麟止于此。
世相簿屡空,冥官岂相礼。气类自呼召,往见东野鬼。
赢博即故乡,首丘端可已。肥马轻裘魂,谅非君所喜。
汝南夫子赵荆州,赐金进秩何优优。绣衣入领中执法,符玺再帅东诸侯。
俄闻特拜参衡轴,时与山公计除目。雅操都无暮夜金,清标总是丰年玉。
五十鬓边无一丝,尚书八座表留畿。上章解绶苦欲去,再屈温纶始放归。
谢客时称饵芝术,别与天公乞私日。子将任作月旦评,叔宝故少膏肓疾。
映门榆柳绕秫田,农耕社酒春绵绵。仙行桥上好策蹇,鸿隙陂头宽放船。
蒲轮轧轧当公前,欲断不断功名缘。封侯拜相晚来事,何足道哉黄颍川。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人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匹马流观海上图,一尊随处有东湖。三台倒影涵天镜,万壑凝冰置玉壶。
乍可清狂容傲吏,不须感慨问樵夫。兴亡百变浮云散,且对湖光共醉呼。
诗书读破自融神,不羡云安曲米春。黄卷至今真味在,莫将糟粕待前人。
虎头将军人中英,六年总制南州城。蛮烟扫尽民安堵,闲来训练三厢兵。
是时天高秋色晶,元戎小队临郊坰。出奇应变有成算,长围蹴踏虞山平。
挥戈日回羲和驭,饮马水落黄芦汀。西猰逐兽奔流星,落羽电掣辽东鹰。
妖狐狡兔何足顾,等閒刺虎屠长鲸。争誇得隽笳鼓清,抚剑叱吒风云生。
旌旗归来日未落,毛血满载驼峰腥。分甘设宴享多士,雄吞直欲杯沧溟。
将军文武能兼并,十年从事天王征。定功行赏协舆论,遐荒重镇须老成。
花村月夜犬不吠,闾阎歌颂腾欢声。左参好事驰令名,题诗作画扬芳旌。
观风万一言采择,写入麒麟垂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