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少有王子癖,长怜此君雅。常嫌地喧窄,不敢谋潇洒。
昨日山客来,劝我栽砌下。感荷知我心,遂得移绕舍。
其中置磐石,可以措尊斝。于此更一座,以待违名者。
山禽时复来,清啭如郊野。其馀即无见,不辨春与夏。
吾惟厌时俗,人亦来者寡。顺然两无议,外誉焉足假。
新笋渐盈尺,新枝已铺瓦。燕雀勿相惊,深沈似隆夏。
百尺孤亭鸟道斜,欲随芳草问瑶华。平临玉宇三千界,俯瞰尘寰十万家。
风挟涛声来偃盖,云连海色带蒹葭。班荆细酌谈锋剧,散落峰头片片霞。
大海阔三千,巨深五六万。余特七尺躯,入里饮一顿。
当时枯竭尽,龙王自出现。大阅经藏门,请为说一遍。
依如说无法,龙王悟知见。卖君髻中珠,隐在如来殿。
戴将军陈头,贼降不敢战。世上有仁人,得永离贫贱。
不贪有为身,当见如来面。
不期烽火忽猖狂,北渡漂流天一方。五载辘轳三日叙,海山晤对最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