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东山二首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东山我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昔日种在洞旁的蔷薇又开过几次花?
环绕白云堂的白云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谁家?我现在像谢安一样携领东山歌舞妓,长啸一声远离世人。
我准备告诉东山的隐者们,为我打开蓬门,扫去三径上的白云。
注释
施宿《会稽志》:东山,在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晋太傅谢安所居也。一名谢安山,巍然特出于众峰间,拱揖亏蔽,如鸾鹤飞舞,其巅有谢公调马路,白云、明月二堂遗址,千嶂林立,下视沧海,天水相接,盖绝景也。下山出微径,为国庆寺,乃太傅故宅。旁有蔷薇洞,俗传太傅携妓女游宴之所。
东山客:指隐者,即谢安。

鉴赏

  东山上建有白云堂和明月堂,所以诗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的,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意,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似乎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晋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着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像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像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像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初,诗人告辞东山时,同样也舍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暂时应诏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却毫无所成,自然对不起东山的风物。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形象地说明了,饮酒、狎妓、观舞并且亲自歌舞,是李白的生活方式之一。“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表现了对谢安的隐居生活向往

  这两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他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显得十分澹泊、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创作背景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位于浙江上虞西南,山旁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的地方;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初在京待诏翰林时作。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
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微雨初晴。洗瑶空万里,月挂冰轮。广寒宫阙近,望素娥缥缈,彤桂亭亭。金盘露冷,玉树风轻。倍觉秋思清。念去年,曾共吹箫侣,同赏蓬瀛。
奈此夜、旅泊江城。谩花光眩目,绿酒如渑。幽怀终有恨,恨绮窗清影,虚照娉婷。蓝桥□杳,楚馆云深。拟凭归梦去,强就枕,无奈孤衾梦易惊。

孤云何其高,明月不可系。灼灼抱此心,与世自泾渭。

释来从所欢,感乱亦歔欷。咨惟今之人,窃国未云耻。

白首入吴市,秋风恐燕水。区区袁与曹,等是刺客耳。

而我于其间,秉义不敢坠。袁音回衡飙,清义动幽邃。

天心固难亮,吾独信所履。溶溶日间云,漠漠点寒砌。

饥鼯堕苍瓦,澹薄公所憩。静然想英姿,孤怀亦差?。

自古匈奴属外臣,降王毳殿敢称真?千屯烽燧联吴、楚,万轴波涛下浙、闽。

北固云移龙节近,西陵潮涌虎符新。焚庭绝漠寻常事,铜柱先标若木津。

君不见陶公饮酒负奇气,平生下笔五千字。不肯上书干明主,安能束带见小吏。

归来不愿千顷田,但须囊中有酒钱。男儿委身事权贵,摧眉折腰诚可怜。

朱君雄豪气如虎,风期直与陶公伍。青袍银带不复视,壮年弃官如弃土。

雅性好酒兼好文,眼中富贵岂足论。五花换酒召宾客,千金买书遗子孙。

人生百岁终萧索,如子从容胡不乐。未似原生少宿储,却比苏家多负郭。

长安陌上久离群,子亦还山卧白云。南岩桂树花自发,岁晚相看一望君。

村南古驿杨柳青,青青直过青县城。县城隐隐不可见,绕柳人家住郊甸。

豢驴饲犊槽满麸,泥砾匝地多榛芜,池为浴湢黄流污。

丫髻童子负长梃,裹体趯跃同游凫。蝇声甍甍蛙阁阁,瓜棚倒岸豆荚落。

居民墨首性剽掠,走索抛砖恣娱乐。杀人不用七尺刀,寸水可作千寻涛。

沧州城中一夜火,三千甲马头颅焦。赁田种秫隐名姓,见人不敢称雄豪。

午梦费追寻。行遍园林。落梅如雪满庭阴。粉蝶游蜂纷去住,又是春深。

乡信抵黄金。云水沉沉。先生老矣废长吟。吃饭著衣些个事,忙到如今。

打乖非是要安身,道大方能混世尘。陋巷一生颜氏乐,清风千古伯夷贫。

客求墨妙多携卷,天为诗豪剩借春。尽把笑谈亲俗子,德容犹足慰乡人。

双栖画里。更双声同倚。尽将来、写入蟾蜍,问双心圆未。

无限相思意。把青梅、西州重寄。道甚时、却扇花前,看那人双髻。

张公志于学,古貌又古心。尚友古之人,自言古犹今。

古人不复作,古道良可钦。斋居古以古,悠然澹冲襟。

手援绿绮琴,中有山水音。愿扬太古调,一洗里耳音。

政肃乌台显令名,冰壶秋水一轮清。绣衣到处秋黎化,骢马过时万物荣。

四海风生春霭霭,九霄云静月明明。唐虞盛世逢今日,从此苍生乐太平。

林公旧地馆,桥畔草萋萋。百年歌舞地,閒在夕阳西。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傍人听著。罨画溪山红锦障,舞燕歌莺台阁。碧海倾春,黄金买夜,犹道看承薄。雕香剪玉,今生今世盟约。
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著。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江南好,城上正啼乌。少妇每题罗唝曲,游人偏爱莫愁湖。

襞锦寄书无。

相携凌绝顶,一览散千愁。飞鸟云边没,明湖天际浮。

山川原不改,戎马几时休。空抱诛茅愿,斜阳归路幽。

三更月满船,载梦溯前浦。天水夜寥寂,微风数声橹。

尘事忽萧然,秋心入虫语。

层城楼橹看如画,三镇军民梦解围。

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

平地上行船,虚空里走马。九年面壁人,有口还如哑。

高门引冠盖,下客抱支离。绮席珍羞满,文场翰藻摛。
蓂华雕上月,柳色蔼春池。日斜归戚里,连骑勒金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