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对中国古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刘勰说:“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钟嵘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上)李善说:“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都说明阮籍诗隐晦难解。阮诗隐晦难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兴手法。而这是特定的时代和险恶的政治环境及诗人独特的遭遇造成的。
延陵有伟人,遗我锦绣篇。粲粲荡醉眼,的的争春妍。
卷阿细考覈,字字皆青钱。知公太瘦生,苦吟希阆仙。
丹煅复精鍊,落纸人争传。亦常慕坡翁,汗漫如涌泉。
有时醉风月,健笔挥云烟。冷饮味古昔,诗话珍盈编。
嗤点寓深旨,读之心洒然。公才本瑰玮,那复加雕镌。
耻与俗吏偶,杜门宗圣贤。岂意阘茸辈,辱公倒屣延。
倾盖顿忘形,披雾呈青天。襟怀未易测,醉中颇逃禅。
间亦不自揣,效颦西子前。骅骝超逸足,驽骀乌能先。
但欲偷格律,引玉时抛砖。每荷不鄙斥,珠玑贻我偏。
樽酒结诗社,卓荦俱樊川。风流王世子,远拍贞曜肩。
食齑肠亦苦,志操不少迁。季子金闺彦,高吟常醉眠。
四明有狂客,解龟须见怜。伟我三二友,才名足联翩。
休歌出无车,休咏寒无毡。得钱即相觅,烂醉清平年。
排闷强裁句,摆脱尘中缘。风云会遇自有日,骊珠不到终沈渊。
公不见新丰旅人时未偶,鸢肩沽酒浇尘垢。谋猷一旦重朝廷,始信男儿暂奔走。
小隐城西旧草庐,忧时未合老闲居。一家渊雅能才语,黄叶空山自著书。
惊心矰?晓饥馀,何有壸浆一艇渔。莫道相酬无宝剑,明年先寄报恩书。
忆昨容衣未祔姑,哀深反哺白头乌。佳城欲见千年日,旅殡先求五父衢。
汲汲素冠蒙雾雨,翩翩丹旐历江湖。竟成窀穸干戈后,此事哀荣世所无。
裁红晕碧明窗静。无聊戏为花留影。傲骨本珊珊。霜华独耐寒。
连朝风又雨。梦锁天本路。烽火满江城。何时解甲兵。
湘水澹寒波,幽怀任孤艇。迢迢望衡岳,坚坐移光景。
中天跨遥岑,弭节诸曜骋。薄海詟威灵,全荆破声影。
壮哉七十峰,岂即非仙境。气侔鹑火烈,功配炎曦炳。
圭璧走皇王,乾坤一何永。我行尚峰阴,我志超绝顶。
云深石道险,叹息空引领。
湖水缩犹悍,江势高更危。舟师晨济江,蹴浪殊险巇。
如溯八节滩,咫尺不得离。日出杳霭中,风定乃少夷。
朝过博望山,暮宿瓜步湄。计程到江南,看云慰我思。
归心长淹泊,卧听江流澌。吾生如老妪,少即闭深闺。
亦思来长风,年往气渐衰。量己颇已审,通人勿见嗤。
上山如上天,下山如下滩。上难下亦难,不知天地宽。
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
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