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注释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鉴赏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对中国古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刘勰说:“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钟嵘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上)李善说:“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都说明阮籍诗隐晦难解。阮诗隐晦难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兴手法。而这是特定的时代和险恶的政治环境及诗人独特的遭遇造成的。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猜你喜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王谢堂前柳树苍,玉京坟上藓花黄。
无情又逐东风去,落日朱帘几断肠。
孤身十载客都城,白社双林讳姓名。
授馆不为他日计,解衣真出故人情。
翘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终须记贾生。
万里归来发如漆,了知句画更新清。

念公别后固依然,蜀距炎方里数千。剑栈过来才一月,诗筒传得已三篇。

胸藏忠谊坚于石,口吐文章涌似泉。何日解符还阙去,如今朝野不遗贤。

未须绝迹便餐霞,且饮当朝谏议茶。
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
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
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

延陵有伟人,遗我锦绣篇。粲粲荡醉眼,的的争春妍。

卷阿细考覈,字字皆青钱。知公太瘦生,苦吟希阆仙。

丹煅复精鍊,落纸人争传。亦常慕坡翁,汗漫如涌泉。

有时醉风月,健笔挥云烟。冷饮味古昔,诗话珍盈编。

嗤点寓深旨,读之心洒然。公才本瑰玮,那复加雕镌。

耻与俗吏偶,杜门宗圣贤。岂意阘茸辈,辱公倒屣延。

倾盖顿忘形,披雾呈青天。襟怀未易测,醉中颇逃禅。

间亦不自揣,效颦西子前。骅骝超逸足,驽骀乌能先。

但欲偷格律,引玉时抛砖。每荷不鄙斥,珠玑贻我偏。

樽酒结诗社,卓荦俱樊川。风流王世子,远拍贞曜肩。

食齑肠亦苦,志操不少迁。季子金闺彦,高吟常醉眠。

四明有狂客,解龟须见怜。伟我三二友,才名足联翩。

休歌出无车,休咏寒无毡。得钱即相觅,烂醉清平年。

排闷强裁句,摆脱尘中缘。风云会遇自有日,骊珠不到终沈渊。

公不见新丰旅人时未偶,鸢肩沽酒浇尘垢。谋猷一旦重朝廷,始信男儿暂奔走。

小隐城西旧草庐,忧时未合老闲居。一家渊雅能才语,黄叶空山自著书。

惊心矰?晓饥馀,何有壸浆一艇渔。莫道相酬无宝剑,明年先寄报恩书。

一更里,端坐慢慢调龙虎。运转三关,透入泥丸去。龙蟠金鼎,虎绕黄庭户。这些儿工夫,等闲休分付。

以梵夹,对净瓶。一字不挂眼,常转如是经。

忆昨容衣未祔姑,哀深反哺白头乌。佳城欲见千年日,旅殡先求五父衢。

汲汲素冠蒙雾雨,翩翩丹旐历江湖。竟成窀穸干戈后,此事哀荣世所无。

裁红晕碧明窗静。无聊戏为花留影。傲骨本珊珊。霜华独耐寒。

连朝风又雨。梦锁天本路。烽火满江城。何时解甲兵。

湘水澹寒波,幽怀任孤艇。迢迢望衡岳,坚坐移光景。

中天跨遥岑,弭节诸曜骋。薄海詟威灵,全荆破声影。

壮哉七十峰,岂即非仙境。气侔鹑火烈,功配炎曦炳。

圭璧走皇王,乾坤一何永。我行尚峰阴,我志超绝顶。

云深石道险,叹息空引领。

前辈凋零尽,如公尚典型。为僧眉独白,见客眼长青。

教子成三俊,传家有六经。我来问奇字,应许扣柴扃。

??怪兽,披发操竹。获人则笑,唇盖其目。终亦号咷,反为我戮。

青山多白云,佳树杂芳植。伊人不可招,关路日已夕。

湖水缩犹悍,江势高更危。舟师晨济江,蹴浪殊险巇。

如溯八节滩,咫尺不得离。日出杳霭中,风定乃少夷。

朝过博望山,暮宿瓜步湄。计程到江南,看云慰我思。

归心长淹泊,卧听江流澌。吾生如老妪,少即闭深闺。

亦思来长风,年往气渐衰。量己颇已审,通人勿见嗤。

上山如上天,下山如下滩。上难下亦难,不知天地宽。

释迦老子著跌,偷笑云盖乱说。
虽然世界坦平,也是将勤补拙。

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

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