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捣衣女子对出征边塞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盼望战争早日结束、丈夫早日归来团聚的急迫心情。全诗五七言杂用,笔法含蓄细腻,意境优美,辞藻华丽。
前四句为第一层, 主要是运用客观描述的方法,来反映妇女们给丈夫缝制衣裳时轻捣布帛的凄凉忧伤情景。
诗一开始,通过交代捣衣的地点、时间、人物,把读者引入一种特有的凄凉境界。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长安城中,时间是砧天的夜晚,人物是美丽的女子,她们正在精美的捣衣石上用木棒轻捣黄色的布帛,使之柔软,准备为离家远戍边塞的丈夫缝制御寒的衣裳。首句的“砧夜长”,一个“长”字写出了女子的无限惆怅,她们的日子是多么难熬,有着度日如年的感受。第二句用了许多修饰词,“佳人”写出了女子的年轻美貌, “锦石”写捣衣石的精美, “流黄”是借代词,指黄色的布帛鲜艳漂亮。男耕女织本是中国劳动家庭的合理分工,砧夜里美貌的女子在精美的捣衣石上轻捣丝帛,这本来是一幅意、境俱美的织妇画, 富有强烈的审美意义,然而长夜难熬,却使这美好的生活带上了凄苦悲凉、孤独寂寞的气氛和色彩。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来突出妇女为远戍边塞的丈夫捣衣时所引起的思念之情,音调凄婉,颇有情韵。
接下去的两句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写捣衣声:妇女们捣衣的声响有远有近, 次第传来,十分凄凉。如果说前两句是叙写一位美貌女子捣衣时的凄苦和寂寥,用词还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推而广之,写众多的妇女都在为丈夫赶制御寒的戍衣,砧季的到来,预兆着天气马上就要变冷了,妇女们一边捣布,一边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从这远近传来、次第错落的捣衣声中,不仅可以听到她们的哀怨, 而且可以听到她们的泣诉!也许她们正是用响亮的捣衣声来掩盖自己的悲苦泣诉!这彼起此伏的捣衣声互相响应着,表现出她们对战争的愤怒抗议。
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抒情,表现妇女们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七夕长河烂, 中砧明月光”,这一联是五言诗句。 银河星系是人们肉眼看见的星座最多、光彩灿烂的星系,所以这里说“长河烂”;中砧节的时候明月满弦, 月光明亮, 古代习俗常常以中砧为家人团圆的日子, 古诗中亦常用中砧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所以这两句诗即是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和中砧家人团圆的习俗,来反衬出捣衣妇女的独居凄凉及相思之苦。
最后两句“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寓意更加明确。前面一句蕴含着两层意思: 一层指天气渐渐冷了, 一年又将过去, 寓意着丈夫的戍役遥无期限; 一层是说守戍边地的亲人绝断了音信,死活不得而知,妇女们想念得更加焦虑凄苦。后面一句的意思是说,妇女们在居处的楼上观察天狼星的动向, 盼望着边塞的战争已经停息,侵略者已被击退,丈夫能够早日回家来团圆。
这两层意思之间,密切联系,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堪吟啸。
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小儿自、理会爇香炉,烹茶灶。
蘋花渚,雪争耀。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
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閒底用元真号。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
名家开别墅,野客到閒堂。园籞朝光丽,山池夕吹凉。
蘋疏浮弱筕,筱长夹重杨。砌药翻朱萼,渠莲结缥房。
鱼摇鲸尾浪,燕拂桂枝梁。玉轸调风细,金尊对日长。
心期招隐客,业似草玄郎。倚石闻金奏,临流荐羽觞。
忻陪河朔会,恍在阆风旁。安得金鹅蕊,时同薜荔裳。
迩别非久淹,征驾憩南馆。黯黯金波灭,离离玉绳断。
绪言殊未竟,积思俄已满。行矣念相慰,裁音冀无缓。
不帷不檠案无鼠,乍北乍南窗有风。忽听邻鸡声似海,始知身是住城中。
离光丽景,神英春裕。副极仪天,金锵玉度。监抚昭明,善物宣布。
惠润昆琼,泽熙垂露。秋晨精曜,驾动宫闱。露点金节,霜沈玉玑。
玄戈侧影,翠羽翻晖。庭回鹤盖,水照犀衣。兰羞荐俎,竹酒澄芬。
千音写凤,百戏承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横飞鸟箭,半转蛇弓。
五王马上打毬归,赢得宫花献贵妃。乐起閤门边奏少,祸因台寺谏书稀。
侍儿随幸皆颁紫,骰子蒙恩亦赐绯。娣妹相从习歌舞,何人能制柘黄衣。
红衣瑟瑟摇妍,西风吹冷凌波路。栏干录曲,但冷赋客,微吟引步。
盼断鸥家,缄沉鲤素,闲愁难诉。只云鬟雾鬓,窥妆弄影,惊暗里,秋心妒。
已是悲怀无据,又催归、斜阳红暮。湘流寄梦,汉皋解佩,省来应误。
一缕香魂,空江飞去,夜凉判度。剩芦乡,倦侣盈盈望远,续骚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