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是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借露依篁,拨烟傍石,大浮分到春影。起斫鸦锄,不倩小鬟管领。
待蛟舞,白地春寒,却鹤唳、碧空云净。清兴。认冰壶一角,暗香微凝。
知否阿侬孤瘦,等画里逃禅,诗边和靖。梦落茆檐,飞雪海天无尽。
问那似、春夜栏杆,有娇小、婵娟窥镜。寒警。忽飞来翠羽,玉梢栖并。
几年湖海,飘零都惯,犹然百尺高眠。傅粉何年客,曾同听、中夜急雨鸣泉。
三生石上精灵在,空遗恨、雪雁风蝉。肠断处樱桃旧梦,一时重记难全。
堪怜多愁多恨,叹樊川杜牧,曾断哀弦。回首青楼,玉箫月冷,血书午夜残鹃。
伤心忽听离鸾曲,盼不到、春草芊绵。憔悴煞、一窗灯暗,三更酒冻银船。
乌帽风前落,黄花雨后香。渊明三径里,明日共壶觞。
清凉远在南海隅,青鸟衔寄云中书。开缄忍见数行字,阿母手封双泪珠。
为言十载与儿别,复报若翁今永决。五月儿从阙下还,怅望南云寸心折。
水有行舟陆有马,无复升堂拜郎罢。七月秋风起布帆,儿归笑指青山下。
儿今无所愿,愿母寿且康。上堂进荔枝,下堂食槟榔。
槟榔可餐荔可擘,玉立亭亭儿在侧。更种长松当墓前,慈乌结巢年复年。
花满蓝桥路。画眉郎,春情似海,屏开金雀。锦绣香车珠翠拥,一派银筝画鼓。
看鸾凤、绕身飞舞。椽烛花红光似画,彩繵铺、旋旋移莲步。
烟篆起,博山雾。
人间天上相逢处。隐罗帷、千回万转,未容轻许。漏点不禁良夜短,月落嫦娥厮妒。
回玉枕、鸳鸯交语。两两同心双结取。笑楚台,当日巫山雨。
常比翼,白头誓。
山居卧病苦炎氛,诸君过我何殷勤。临江冒暑呼船渡,冲破山前如火云。
我闻静山佳致地,窈窕幽邃真无比。久欲登临奈病何,曾有新诗倩人寄。
自是悠然得我心,西塘之畔劳相寻。入门不叙寻常语,便指南轩东壁琴。
琴鸣三叹还《五噫》,羽急宫缓知不知。贫家客至无佳奉,鸡黍盘餐酒一卮。
知己相逢好放怀,冯公郭子记重来。阿咸过我不知数,约醉林竹已三回。
惟有皇敷与建中,去年一别各西东。暮云春树窗前月,一段相思几处同。
同来聚首坐茅屋,好看门前松与竹。二物从来不改常,交情得此亦云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