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
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本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赏自然。“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个“何”字,入若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一入若耶溪,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
前两句叙写中带有交代性质,接下去四句便具体描写若耶溪的美景了。“阴霞”、“远岫”、“阳景”“回流”,诗人观察很细,落笔非常客观。船是向上游行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表明外,诗中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云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人的行为赋予日影,仿佛日影像诗人一样正在追逐着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探个美的究竟。如果说“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落笔,那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从听觉落笔了。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
它的“独绝”可从下列五个方面来阐明:
第一,前面写到岫,是远景,写到影,是近景,这里再补写山林,如此写若耶溪,就不是纵向的,而照顾到两旁,就是说,不只是线,还考虑到面。
第二,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情趣的写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境界,为最后两句的抒情张本。
第三,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诚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第四,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笔下不是死寂、沉寂、寂静,而是处于清静的状态,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这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写蝉,写鸟,而且蝉在噪,鸟在鸣,目的就在于此。后来王安石在《钟山绝句》之一中作了另一番描写:“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没有幽静的感觉,不能说不是模仿的失败。
第五,这两句出以工整的对句形式,读起来有一种整齐美。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我回乡隐居的情思,使我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此地”一顿,将上述描写和感情作一汇总,转入对今后生活的打算,自然贴切,“动”字下得传神,这是其一。景色宜人,却使诗人引出悲绪,实际上这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若耶溪美景给人以喜情,只是没有点明“喜”字罢了,这是其二。诗人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游完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头,说明诗人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故“游”前着一“倦”字,这是其三。这样的收结,也明白地告诉读者,王籍是会稽郡人。
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好梦而今已。被东风、猛教吹断,药炉烟气。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
须转忆、半生愁味。十二楼寒双鬓薄,遍人间、无此伤心地。
钗钿约,悔轻弃。
茫茫碧落音谁寄。更何年、香阶刬袜,夜阑同倚。珍重韦郎多病后,百感消除无计。
那只为、个人知己。依约竹声新月下,旧江山、一片啼鹃里。
鸡塞杳,玉笙起。
策马从仙子,探春游帝宫。爱此高尚志,开轩池水东。
鸭绿漾残日,树碧留清风。生我潇洒思,超然尘世中。
白头吴叟何龙钟,先朝曾直华清宫。十年丧乱无人识,万里羁孤泣路穷。
忆昨西京全盛日,子侯年少承殊泽。门下金鞍惯射生,楼中银管频留客。
油碧香轮陌上骄,佩刀日护紫宸朝。从猎别分都尉马,奉车特赐侍中貂。
山河举目须臾异,荆棘凄凉旧东第。仙人已叹海生尘,侯家宁保山如砺。
几度天涯怨负薪,萧条绝塞讵逢春。梦里宫云雕辇路,愁中边草玉关人。
玉关回首伤怀抱,短衣浊酒长潦倒。雀满门前翟氏悲,羊归陇上苏卿老。
日暮哀笳四野闻,黄榆秋雪正纷纷。凭高欲纵乡关目,肠断南归雁几群。
米田将北辕,元祚日以衰。豺虎忽遘患,江淮遂纷披。
伟哉青阳公,毅然振蕃维。孤城扼勍敌,白日蔽旌麾。
小大数百战,征袍血淋漓。岂论天道还,矢死志靡移。
援绝城亦陷,长号赴清漪。妻子及宾客,矢心相追随。
亦有帐下士,陨首甘如饴。忆昔勤武备,犹能事文词。
辕门罢攻守,朝夕谈书诗。遂使忠义心,不以丧乱移。
江水呜咽流,幽魂渺何之。至今舒州城,独有忠节祠。
积冰盈四衢,言赴江都约。座中四五人,顾盼皆英倬。
主人兄弟贤,爱客善谐谑。周生本不羁,忽尔过三爵。
惛惛弄明琼,卤莽呼凿落。华镫吐焰微,霜月逗帘箔。
夜分客未散,都觉鼲裘薄。屣履下阶来,一醉忘酬酢。
空负拍浮名,不复胜杯酌。岂意仆射酒,竟类羊公鹤。
词臣高唱柏梁台,为采风谣海上来。载酒名山开雅社,赋成谁不羡仙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