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赏析

  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重关晓度宿云寒,羸马缘知步步难。
此信的应中路见,乱山何处拆书看。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
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
看了游人缓缓归。
小队旌旗西郭头,笋舆缓步年农畴。
十分田有九分闢,今岁人无去岁忧。
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
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分。

停杯邀月宴华堂,苦恨山高阻兴狂。海峤岂能藏素魄,云衢终自布寒光。

须臾帘捲银蟾影,次第樽浮桂子香。正好吹箫恰无月,姮娥应见我恓惶。

山根忽断水横来,谁见当时禹凿开。此地独当南北险,济川多难古今哀。

丛丛怒石迎船起,拍拍惊涛打岸回。䌫卒不眠愁上下,篙师无力正摧颓。

千年鬼斧遗天巧,百里山灵伏祸胎。已仗中朝天子命,兼烦东省使君才。

沙沉铁锁蛟龙避,电转雷车昼夜催。直到中流无龃龉,却看高浪失崔嵬。

寒泉出甃人争引,垂柳边河手自栽。贾客不须虞覆溺,暍夫终免卧蒿莱。

岩收傅筑功难继,海著秦驱事可猜。莫置丰碑芳草处,恐教文字没苍苔。

金节荡天风,琼卮对海月。会当骖白螭,飞向蓬莱阙。

咸丰方十载,天意肃严霜。晋陵藉寇兵,古苏赍盗粮。

大吏如小儿,奔走何猖狂。我民遭荼毒,奋起呼彼苍。

戈矛修同仇,畎亩而戎行。孱弱心不齐,复无万夫望。

堤防一以溃,横流曰汤汤。白骨多于草,存者走且僵。

孟秋及季月,乃得返草堂。我身无完衣,我室无完墙。

黄卷多泥土,白屋皆慢藏。何以为生理,默默心悲伤。

秋髯短脆那禁撚,胜事高歌兴非浅。仙娥笑指海扬尘,老手亲缫如瓮茧。

龙蟠凤翥旧天珍,照耀通家诸缙绅。云笺授我含冰雪,恶札纵横敢避嗔。

紫阳宫下空回首,逖矣金盘一卮酒。不辞百拜飞群珍,都下省郎方岳叟。

一自先朝感赐环,年来习懒渐成顽。江河既导宜宗海,麇鹿难驯却恋山。

已觉梦曾惊虎口,岂知身复簉鹓班。闭门不是图高尚,祗恐相逢益厚颜。

梅蕊飞翻柳色新,雪泥乾尽已成尘。愁看节物独惊眼,醉吐诗词君可人。

藜杖应门原宪病,鹴裘贳酒茂陵贫。朝来似有飞扬意,可但无情草木春。

邻翁走相报,隔窗呼我起。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太行苍翠插秋旻,叠岭重关自昔闻。战国东西分晋赵,中原南北带河汾。

帝王都邑青青草,豪杰勋名点点坟。鸟道盘空频立马,便从高处望飞云。

午夜微霜掩玉扉,广寒深处昔人非。鸳鸯机断吟黄绢,鹦鹉笼开放雪衣。

华表柱头消息杳,湘江竹上泪痕稀。无人欲买长门赋,忍剔枯桐去旧徽。

万书堆里垂垂老,悔向人来说古今。薄病最宜残烛下,暮云应作九州阴。

旁行幸有娄迦笔,发喜难窥大梵心。会得言情头已白,鬋鬋相见久沉吟。

西郊有路透东郊,尘病情牵万里遥。啼鸟不愁秋出院,好风常带水过桥。

此时酒醉醒还梦,何处山堪渔更樵。夜半月明帘外坐,不知花影为谁娇。

风雅不坠地,五言始君先。希微嘉会章,杳冥河梁篇。
理蔓语无枝,言一意则千。往来更后人,浇荡醨前源。
倾筐实不收,朴樕华争繁。大教护微旨,哲人生令孙。
高飙激颓波,坐使横流翻。昔日越重阻,侧聆沧海传。
逮兹觌清扬,幸睹青琅编。泠泠中山醇,片片昆丘璠.
一杯有馀味,再览增光鲜。对宝人皆鉴,握鞶良自妍。
吾其告先师,六义今还全。

飞栈盘空鸟路分,烟岚雾树合氤氲。人缘蚁垤纷相引,风递猿声断更闻。

百道争飞天外瀑,千峰乱插马头云。身当绝境浑忘险,不觉频穿虎豹群。

繁红落尽绿阴稠。几度寻芳帆小舟。九十春光逐水流。点点杨花波面浮。

山行复出山,远见溪云起。阿猴当中权,阛阓列村市。

城门固鱼钥,修篁如列雉。编茅备堂奥,削土崇阶戺。

天使持节来,骢马历至止。番目为我陈,此社非他比。

素称物力饶,众社归经纪。年来生齿繁,不复追前趾。

我为番目言,物盛难可恃。应须敦俭约,慎勿踵奢侈。

野寺秋花满,闲僧不出门。修篁通别径,流水自前村。

瀹茗新瓷洁,焚香丈室温。未堪留白首,聊得坐黄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