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吴文英又一首思念离人之作。“红衣”写眼前景物,兼指离人之衣;引起无限思念。“殷云”、“明月”对仗句写景清新明快,更蕴秋愁别意。下阕两层,一层写梦见恋人愁客;二层托梦吴鸿捎去消息。“吴鸿好为传归信”,其实是说消息再也不能送达,佳人早已故去。
上片,“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写作者在池边独倚栏干,作伴的只有像穿着红衣少女的莲花;在栏干边一直消磨到黄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带着夕阳馀晖的归鸦回来栖宿。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象两幅画,表达的是孤寂之情。“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浓云出现时,雨脚倾斜稀疏的桐叶继续飞落,有点萧索气象;但雨后气温降低,天色更清,明月出现在上空,凉气随之而生,宝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凉得可爱。“度”字、“疏”字写秋雨与梧桐的形态,很妥贴:“生”字把“凉”归功于“月”,使月色倍觉宜人;这写寺中夜晚下雨与月明时情景的两句,又象两幅画。上两句不用对偶,这两句用对偶,笔调皆疏淡幽雅,引人入胜。
化度寺临近水边,当时自杭州至苏州,大多是走水路。这样又为过渡到下片“乡梦窄,水天宽”埋下了伏笔。“窄”字写梦,也是文英匠心独运、喜欢运用的字。“窄”表短促,与水天“宽”对照,以见天长、水远而梦短的惆怅之情。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宽”、“窄”中透露。“小窗愁黛淡秋山”,写倚窗看到的远山景致。这既是一幅画,也表惆怅之情。山是“秋山”,所以“黛”色浅淡;山本无“愁”但从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浅淡的暗绿色也带上了愁态。正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远山似眉,由景又联想到思念的人。这一句又暗用卓文君“眉际若望远山”的典故,由写景过渡到怀人。“吴鸿好为传归讯”,看到天上鸿雁,多么盼望它是从作者长久居住并且当作家乡的“吴”地飞来的啊;离家已久,怀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传“归讯”。这简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辞,而实际上只是心中的盘算而已。“归讯”传到哪里呢?“杨柳阊门屋数间”,是苏州城西阊门外,秋柳萧疏、几间平屋的地方。环境虽极平凡,却富有高雅的画意,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像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寓情于景,若用司空图《诗品》中的话来形容,不是近于“绿林野屋,落日气清”,或“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而是近于化境的“神出古异,淡不可收”了。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则兼及苏州;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则既有黄昏和夜晚,也有白天。全词以写景为主,时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画中表达出来。时间不限一日,画面亦分属两地,最后一幅画笔最淡,但却最传神,因而也适合了更深远的情味。
投晓理竿枻,溪行耳目醒。虫鱼各萧散,云日共晶荧。
水荇重深翠,烟山叠乱青。路回日短榜,崖断点孤翎。
丛薄开罗帐,沦漪写镜屏。疏篱窥窅窕,支港泛笭箵。
远溆依微见,哀猱断续听。梦长天杳杳,人远树冥冥。
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何时燃蜜炬,复听閤前铃。
黄山猎地广,青门官路应。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
曙影初分地,暗色始成光。高旆应楸坂,缇幕杏间堂。
射马垂双带,丰貂佩两璜。苑寒梨树紫,山秋菊叶黄。
华露霏霏冷,轻飙飒飒凉。终惭属车对,空假侍中郎。
妙龄才气已无双,军阵飞扬翰墨场。白简空馀遗藁在,锦囊应有近诗藏。
生前且尽杯中物,死去犹堪地下郎。逸气不应埋宿草,会看千丈吐光芒。
当年谁送江南怨,云树悲秋。舴艋含愁。月影消沈玉一钩。
无数蜻蜓飞晚照,红蓼梢头。款款嬉游。水冷蘋花带影流。
神有生兮奠玄坤,当一隅兮司帝藩。朝渺滢兮势弥尊,量庞鸿兮纳污浑。
含混元兮肆吐吞,云其蒸兮雨所喷。佐媪神兮生物蕃,遐明德兮报祀存。
神兮神兮降吉蠲。
北河之水来何方,四顾白浪纷茫茫。山崖摆石怒雷吼,波臣肆毒民生戕。
可怜草木环巨浸,污者既没隆者黄。老农道边袖手泣,滞穗那得希除芒。
村村黔首筑堤集,锹锄各致羊头钢。喧填往来不得息,略如巢燕衔泥忙。
秋成傥可得一饱,此日敢惜胝胼疮。我来自京归南井,绿蒲十幅安吴樯。
涛翻岸断不可辨,竹索或曳人垣墙。版扉土屋半在水,居人僦食空橐囊。
我家苦忆淮黄侧,西兼白马东广洋。年年稻田长荇藻,以鱼作蔬菱作粮。
比闻五旬雨不歇,对此能勿心烦伤。侧闻圣人重人事,疏沦有道谁其商。
阴雨萧萧道路寒,一回把袂一回酸。周情孔思联声气,忧国伤时共郁盘。
十族止怜朋友在,九原谁问此心安。异时伊洛推人物,诚敬渊源似尔般。
折脚铛,破木杓。无柄霸,难摸索。横拈倒用,破二作三。
正按傍提,七穿八穴。
于役戒晨征,春入湘西路。方停永丰节,忽返黄茆驭。
道有荷薪者,相惊问何故。岂急苍生病,岂勤紫芝晤。
使君自有真,劳劳非所悟。语终忽我辞,飘飘若鸿翥。
因之念故人,伐木鸟声数。感慨思其言,似知出与处。
回首欲叩之,夜雨鸣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