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不受朝廷重视很长时间了,我被弃置的情形与你相同。
天命如此因而从不埋怨,人生于世上应该有清高的风尚。
想到你辞官拂衣而去后,必定是四海为家,安于贫穷。
秋日的天空万里澄净,日暮时分的江水开阔空明。
清朗的夜晚悠然自在,明月当空,扣舷而歌。
在鱼鸟芦苇之间隐于尘世,恬静安然。
不必在这俗世中奔走了,我已双鬓斑白,如同随风飘逝的飞蓬。
我愚钝而懒散,不懂官场中的种种手段,居住在偏远之地,也无法上达天听。
微细如我纵使可以取之优长,谁又做得到绝对公正呢。
我还是从此归隐,做一个安分躬耕的老农吧。
綦毋(qí wú):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
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安穷:安于穷困。
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和光:和光同尘,指混合各种光彩、与尘俗相同,形容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澹(dàn)尔:恬静安然的样子。
蒹葭(jiān jiā):荻与芦苇。
顽疏:愚钝而懒散者。这里用作自谦之辞。
本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綦毋潜弃官归隐做法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之情。全诗以“净、澄、清、明、淡”等语言上的冷色调合成了一种“单纯的静穆”,突出了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诗中的景物呈现出一种和光一片、浑融无迹的特点,犹如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自己与友人一样都不被朝廷重用,瞬间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产生共鸣。但是诗人并未因怀才不遇而抱怨,而是乐天知命,“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两句实属巧妙,足见诗人开阔的胸襟。诗人虽然劝慰友人,自言要有坦荡的胸怀,但终不免流露不受重用之下的无奈之情,因此这几句的感情很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友人隐居之乐:秋色如水,天空明净,落日熔金,澄江开阔,在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而到悠悠清夜明月当空之时,乘坐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闲适。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与大自然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至结尾八句,写出了作者所感所愿:双鬓已经斑白,心灵也很疲倦,帝王遥不可及,没有人愿意举荐我。不愿意在这种“昭世”中奔走了,不如与友人一同归隐田间,安心做一个耕种的老农。结尾既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又表现了对于友人归隐生涯的赞同与欣赏。看起来诗人似乎是扯远了,其实言远意近,还是围绕送别这一中心的。
运船户,来何暮。江上旱风多,春涛不可渡。运船户,来何暮。
里河有闸外有滩,断篙折缆愁转船。夜防虫鼠日防漏,粮册分明算升斗。
官家但恨仓廪贫,不知淮南人食人。官家但知征戍苦,力尽谁怜运船户。
运船户,尔勿哀,司农使者天边来。
送君不可俗,为君写风竹。君听竹稍声,是风还是哭。
若个能描风竹哭,古云画虎难画骨。
朝送山僧去,莫唤山僧归。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
碧城十二阑干曲,梵字回文亚蛾绿。阑前多少晓妆人,雪艳花明都似玉。
绕砌三花玉树肥,翠鹂閒共彩鸾飞。池边清响锵瑶佩,花下灵香拂羽衣。
羽衣瑶佩纷妍妙,观香弄玉都年少。奏罢《霓裳》奏《绿腰》,上元回首嫣然笑。
琴会何如墨会佳,扶风绛帐有金钗。偶拈翠羽吟罗袜,閒谱金荃赋锦鞋。
群仙高会群芳宴,紫凤香毫铜雀砚。何人解赋晓仙谣,赋成亲写桃花片。
太白星精笔有神,芙蓉城主谪仙人。我来同倚阑干曲,不证兰因证蕙因。
余雪尚飞残柳絮,新泥欲涴锦鞍鞯。吝晴天作鱼鳞澹,选胜筵惭马齿先。
酒盏春波刚在手,菹盘寒色又经年。传芭故事深宵话,排户欣看月色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