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等到天亮便越过闽地的山障,乘风向粤进发。
宿云如落鹏之翼,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
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
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
黑猿抱叶啼叫,翡翠鸟衔花飞来。
南中的景象虽娱心悦目,但我留恋北方的思绪却更长了。
黑发忽然变成了白发,赤心已经化作冷灰。
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
注释
早发:早上进发。
始兴:即曲江,在韶州府。
虚氏村:地名
候:等候,等待。
晓:天亮。
逾:逾越。
闽:福建。
嶂:山障。
越(yuè粤):广东。越台:昔尉陀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宿云:隔宿之云。
鹏:大鸟。
际:天际。
残月:夜阑之月。
蚌中开:明月之珠,藏于蚌中,故见晓月,如珠在蚌中开也。
薜(bì)荔:香草。
桄榔(guāngláng):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无枝,至头生叶。
翳(yì):遮蔽。
裛(yì):通“浥”,沾湿。
玄猿:黑猿。
啸:啼叫。
南中:中国南部。
思:思绪。
悠:时间之长。
鬒(zhěn诊)发:黑发。
俄(é):忽然。
素:白色。
灰:冷灰。
首:向,朝。
行:去。
莱(lái):草名,即藜。

赏析

  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

  最后六句指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无常,增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

  这首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唐神龙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这首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数条秋水挂琅玕,玉手丁当怕夜寒。
曲尽连敲三四下,恐惊珠泪落金盘。
夏景恬且旷,远人疾初平。黄鸟语方熟,紫桐阴正清。
廨宇有幽处,私游无定程。归来闭双关,亦忘枯与荣。
土室作深谷,藓垣为干城。頫杉突杝架,迸笋支檐楹。
片石共坐稳,病鹤同喜晴。瘿木四五器,筇杖一两茎。
泉为葛天味,松作羲皇声。或看名画彻,或吟闲诗成。
忽枕素琴睡,时把仙书行。自然寡俦侣,莫说更纷争。
具区包地髓,震泽含天英。粤从三让来,俊造纷然生。
顾予客兹地,薄我皆为伧。唯有陆夫子,尽力提客卿。
各负出俗才,俱怀超世情。驻我一栈车,啜君数藜羹。
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胡饼蒸甚熟,貊盘举尤轻。
茗脆不禁炙,酒肥或难倾。扫除就藤下,移榻寻虚明。
唯共陆夫子,醉与天壤并。
去程欲数莽难知,三日封州更作迟。
青嶂足稽天下士,锦囊今有峤南诗。
共登小阁春风里,回望中原夕霭时。
万本梅花为我寿,一杯相属未全痴。
舟行淹宿雨,稍霁泛通川。
深雾群山没,长天旷野连。
桃开榆叶小,麦秀菜花鲜。
却喜升平象,高飞见纸鸢。¤
勃姑午啼唤雨,鹎鵊晓啭留春。
片云不载归梦,两鬓全供客尘。
庾岭梅千树,贪閒不肯看。
凫归玉棺下,鹤去碧桃寒。
海岳遗文在,乾坤短梦残。
蓬莱都水监,应复署仙官。
雁声砧杵霜满洲,高桅大舶行情秋。
长安白日误双鬓,故国青山明两眸。
前宵大江白归壑,来岁候虫已坏宅。
无踪天马常往还,不信人间有终屈。
家书写罢报平安,酒坐围红且醉观。
别后双溪春色散,应无卖镜去寻官。
投醪士或醉,说梅人不渴。
穷途余乐事,不受忧患遏。
诗可供呻吟,棋亦识死活。
朝来喜雪句,神药胎可夺。
一枰与儿晤,断无市声聒。
既免沈舟谖,不作赌墅谒。
指冷良易忍,眼花苦为孽。
疏置仍作罫,随意略细阅。
瓜葛胜负间,时亦近屑屑。
策几奇兵鏖,地比弱王割。
吾非江左管,舐犊愈爱说。
升沈作丰悴,今古无成说。
家居鼓吹具,藉以保晚节。
掀髯得一笑,为汝倒蕉叶。
袖手听残更,红鳞噎晴雪。

晓星疏朗,送荒寒行色,五更羁旅。野店啼鸦如唤我,留看故人诗句。

茧剩零丝,蠹馀残墨,浪说纱笼护。旗亭冷落,翠鬟尊酒谁赌。

堪叹逝水流年,浮云小劫,容易芳华暮。赢得天涯知己泪,痛哭招魂何处。

已矣功名,悲哉身世,弹指成今古。星星文采,一般都化尘土。

吾尝鄙文赋,陆机自炫鬻。
濬发夸巧心,见唾憾拙目。
□□渊明诗,莫若黄山谷。
或者巧斧斤,疑谓拙不足。
诗文较巧拙,议论黄胜陆。
人才亦复尔,世事可类触。
善宦司马安,四食九卿禄。
百世名不馨,史笔有余戮。
大匠公输子,绳墨万厦屋。
规矩方圆外,何必续土木。
李子寄此轩,一□夜檠独。
未入岩野梦,□□□□卜。
焉知千驷马,岂慕万钟□。
□□蠹书鱼,惄如饥亦读。
挂檐饱飞虫,彼哉蛛网腹。

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

当时直恐金棺腐,凿石通泉下深固。一声白雁度江来,宝气竟逐妖僧去。

金屋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可怜持比月氏王,宁饲乌鸢及狐兔。

真人歘见起江东,铁马九月踰崆峒。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

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

松声忽作秋涛雄,铜龙吐火鳞甲红。黄衣中使备玉食,泉出金沙甘露浓。

春风一旗色尚活,建溪山人雨前掇。蓬莱殿里沃焦馀,玉盌兮沽侍臣渴。

名花唤起海棠魂,细叶未数丁香根。宫中一日歌舞散,世上千秋图画存。

开元盛事何人省,书生亦解誇双井。空中扫叶烧破铛,闭门读书秋夜永。

竹杖芒鞋笋箨冠,篱头缺处望烟峦。半生可惜贫中老,万事何当悟后看。

瓶粟无多忧鹤瘦,春衣初试怯花寒。无心收拾闲风月,煨芋焚香对懒残。

昆阳帝业久荒芜,惟有先生旷代无。舟子也嗤行客俗,钓台已过不相呼。

斑文浮点点,一片认鱼皮。冒鼓声鞺鞳,藏弓服陆离。

蒸成鳞已脱,剔去骨无遗。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万紫千红锦织成,一宵风雨尽飘零。
争如杨柳全春色,不管春归色自青。

重瞳项羽剧酣战,一目湘东方突围。莫怪无言倚松坐,先生老矣不知几。

春来濯酒卮,公子燕园池。
出洞因花久,归程为月迟。
已怜新粉薄,莫信晚风吹。
渌水雕栏里,游丝树树垂。

久忆故人情,兹焉发幽兴。抱琴渡危桥,望入藤萝径。

溪雨倏已晴,云收千嶂净。乔木生晚凉,松涛满清听。

之子不我逢,隔篱鸡犬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