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暮雨初收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疏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苇风:吹拂芦苇的风。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几许:有几个。短艇:轻快的小艇。
遣:使,令。行客:词人自谓。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
漠漠:弥漫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
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
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从军乐:即《从军行》。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赏析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疏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词的上片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具体的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可见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创作背景

  词上片言“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点明为六七月之景。词下片写“严陵滩”景色,说明此词作于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经严陵滩之时,或者在睦州任上,时间应为景佑元年至二年(1034-1035)之间。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猜你喜欢
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共是虚皇简上仙,清词如羽欲飘然。登山凡著几緉屐,
破浪欲乘千里船。远梦只留凡井畔,闲吟多在酒旗前。
谁知海上无名者,只记渔歌不记年。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
拟君杜鹃花,发当杜鹃时。
朱袍照白日,光彩生路岐。
自比青鼠爪,中心如乱丝。
丝乱复不理,况复远别离。
倾觞恨不深,立马恨不迟。
千山从此隔,三岁或前期。
尔後各寄书,空识满纸辞。
非如笑言乐,但有牵怀悲。
念昔苏与李,徘徊问何之。
白首萧条居汉浦,清吟编集号檀溪。有人收拾应如玉,
无主知音只似泥。入理半同黄叶句,遣怀多拟碧云题。
犹能为我相思在,千里封来梦泽西。
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东家乞蚕种,西家乞柔桑。桑蚕尚未得,许欢制衣裳。

使者春何往,吾徒日转孤。屡书心尽折,一字眼堪枯。

未测皇天意,其如壮士图。自知寒色甚,不敢怨明珠。

干霄松柏郁苍苍,巍赫神功接混茫。臣甫拜趋思历数,道周魂梦感高皇。

丰碑谟烈天难继,如带源泉气自长。报国无能攀恋切,馀生合署老司香。

我行适东陂,野色若可搴。问津初无从,强驱良苦鞭。

三?贮客潦,冉冉吞吴天。故垒何峥嵘,荒凉非昔年。

虹腰截海堰,蜃气嘘窑烟。霜封百草乾,回风时飙然。

狐兔死欲尽,饥鹰空老拳。村深行人稀,落日下乌鸢。

败荷古毳衲,野菊金连钱。羁怀自骚屑,节物惊徂迁。

投暮僧舍中,谁者同留连。

白头何慕久京华,静洗黄尘眼界花。万宝精神在风月,好诗追取不须赊。

神骏遥从大宛来,追风万里绝驽骀。天闲不用争刍秣,苜宿花香处处开。

梧叶翻风敲老树,蛩声带月泣寒莎。
只消些少闲风月,便觉客窗秋意多。
送别出南轩。
离思沉幽室。
调梭辍寒夜。
鸣机罢秋日。
良人在万里。
谁与共成匹。
愿得一回光。
照此忧与疾。
君情倘未忘。
妾心长自毕。

林塘草树接江干,一日三回涉圃看。柴户反关生事了,晚菘种尽雨漫漫。

征车迢递指苍梧,雪拥骊驹不可呼。湖海一尊怜短鬓,风尘双剑问长途。

帆飞粤峤魂先远,路入湘江竹半枯。不是王孙归去晚,可胜离思满平芜。

松涛谡谡午风凉,曹阮溪边日月长。镜里朱颜非醉酒,镫前白发已思乡。

布衣芒履还山健,菊蕊芝英满地香。指点烟峦三十六,黄云如海一身藏。

子规声切月轮斜,起望诸陵忆汉家。妇女寻芳浑不解,鬓云争插杜鹃花。

兴化三门开两边,聚头噇饭不谈禅。
天童有问其中事,收割今年胜去年。

我居辽东西,三月冰尚涸。况涉漠北庭,草木萌未吐。

千里拥流沙,马嘶不敢渡。朔风昼悲号,黄尘蔽欲暮。

所仗童仆亲,苦与乐相顾。小心事长官,莫更逢其怒。

汝当少壮年,风霜非所虑。所虑情性疏,未必谙世故。

出门尽荆榛,有罪孰肯恕。岂乏老成人,药石语无误。

志不图封侯,图此骨肉聚。安得柴桑翁,归来及早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