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想问像江梅般清秀雅丽的她近来消瘦了几分,只需要看她的翠罗裙宽松了多少。熏笼中的麝香已经燃烧殆尽,被子渐渐挡不住风寒,那一点余温最让人怜惜不过。

无可奈何,她在寒冷的暮色中久久地倚靠着修竹,纵然是春光无限好,她也懒得开门走出去,只在枇杷花下,静静的写诗填词而已。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江梅:野梅。此处以江梅喻离去的侍妾沈宛。

愁损:因愁情而使人消瘦。

翠罗裙:此处代指女子

麝篝(shè gōu):燃烧麝香的熏笼。

余熏(xūn):麝香燃后的余热。

可耐:可奈,无可奈何。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便教:即便是,纵然是。

“枇杷”句:原指唐蜀妓薛涛,后为妓女之雅称。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后因称妓女所居为“枇杷门巷”。这里借指花下读书之人。

校(jiào):校订、校勘,此处为研读之意。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从江梅写起,道出女子愁绪孤独。下片开始描写女子愁极无聊,索寞无绪的情态。结句用典,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方寸感伤油然而生。全词语言表达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上片从江梅写起,大概是“花稍小而疏瘦有韵”的梅花总让词人不由想起他的那位宛妹。不然词人就不会感慨江边的梅树瘦消几分,只要看看她的腰肢如何清瘦便知晓。显然, “欲问”两句用了互喻的手法,以梅喻人,又以人喻梅,看是梅瘦几分,实际上是人比梅瘦。而人的瘦,不是因为发育不良,而是因为“愁”。

  为什么愁,下一句交代得更加巧妙,“麝篝衾冷惜余熏”。“麝篝衾冷惜余熏”顺畅的语序应该是“衾冷麝篝惜余熏”,转而写室内环境。麝香的熏笼在独自燃烧,被子因无人拥盖而变得寒冷,而那麝香燃后的余热总让人心生怜惜。此处“惜”字既是写熏香,也是写女主人公追怀往事的心绪,既是惜香,也是惜人,写出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愁极无聊,寂寞无绪。

  下片开始描写女子愁极无聊,索寞无绪的情态。开头两句对仗,是浣溪沙这个词牌的精华部分,容若这里写的是“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这是描写女主角的生活:天晚了,冷了,倚着竹子,就算春光好天气也不把房门打开。而春光明媚也不开门则说明了至少两种可能性:一是她心里不痛快,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二是她心里想着某个遥远的情郎,因为得不到爱情的慰藉,便对撩动的春光也无动于衷了。

  这女子到底是什么人,末句给出了答案:“枇杷花底校书人”,这人当指沈宛,站在枇杷树下,无限怅惘。“枇杷”音同“琵琶”,而琵琶在古诗词里是哀怨的象征,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婉转曲折地将一种今古之悲轻轻道出,方寸感伤油然而生。

  词的上下片的前二句都是折进的手法,婉转含蓄地刻画其形影情态。“欲问”、“只看”, “可耐”、“便教”等连接之语起到了翻转层进的作用。如此涉笔就更突出了形象的瘦损,愁情的深浓。语言表达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卢氏逝世后,友顾贞观目睹纳兰的影只形单,从而带来了江南才女沈宛。沈宛不远万里来见纳兰,二人一见如故,并盟誓次年联姻。然而他们的金石之盟却遭到了素来疼爱纳兰的明珠所阻,琴瑟相和不足半年,沈宛就凄然返回江南。而纳兰自是深陷入思念之中,江梅再度盛开时,纳兰便又想起宛妹,故作此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箜篌且勿弹,老夫不要听。
河边风浪起,亦作箜篌声。
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
南邻卖妻者,秋夜难为情。
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
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
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
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

戏马台前拥旆旌,三齐才破到彭城。项王帐底犹虞舞,汉祖军中尽楚声。

百二山河帐自弃,八千子弟势都倾。月明閒却乌江渡,长使英雄恨不平。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
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
缓带抚雄边,一面灭烽休役。歌舞后堂高宴,喜倾城初识。
红绫小砑写新词,佳句丽星日。从此锦城机杼,把回文休织。

黄发仙翁白鹿车,安期亲见枣如瓜。玉盘已献千年实,玄圃先开五色花。

壶里青天长日月,眼中沧海又尘沙。观图宛识封君面,寿酒频来给事家。

江平秋万里,山静月三更。
彷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

塔影指南康,绕郭烟恋润。一段红墙是郡楼,万绿濛濛衬。

人在画屏风,路展新诗本。但抱庐山曲折行,何必烟帆顺。

故基何处是吴宫,醉上州城值晚风。箫鼓沉沉烟树冷,乱蛙声在落花中。

布衫裁就短平腰,两两三三步小桥。粗态撩人在何处,山花鬓畔露村娇。

崚嶒高阁卧南阳,著作能无制锦囊。不为兵戎驱鳄患,应怜苍赤苦鸱张。

书成岁月松筠老,图绘风云石室藏。国士由来终遇主,知君鹏翮即飞扬。

南从江汉北幽燕,生死相知二十年。空有明恩容致政,更无馀景待归田。

六丁愁辟还乡路,五老催迎上水船。遥想生平宦游处,祗将遗爱向人传。

徘徊发红蕚。
葳蕤动绿葹。
垂杨低复举。
新萍合且离。
步檐行袖靡。
当户思襟披。
高响飘歌吹。
相思子未知。
时拂孤鸾镜。
星鬓视参差。
土床烟足紬衾暖,瓦斧泉乾豆粥新。
万事不思温饱外,漫然清世一闲人。

立马狼山最上峰,青天白日见英雄。防边肯发屯田计,富国兼收煮海功。

烽火连营平野北,楼船酾酒大江东。干戈八载天应厌,笑挽扶桑早挂弓。

梦里骖鸾鹤。觉三山不远,依前海风吹落。浮到五湖烟月上,刚被梅香醉着。粲玉树、轻明疏薄。十万琼琚天女队,捧冰壶、玉液琉璃杓。来伴我,荐清酌。
恍然梦断浑非昨。问溪边竹外,新来为谁开却。无限冰魂招不得,拟把离骚唤觉。待抖擞、红尘双脚。万里瑶台终一到,想玉奴、不负东昏约。留此恨,寄残角。

去国多同苦,穷秋滞异乡。客情今两度,佳节又重阳。

爱汝年俱壮,思亲鬓已霜。故园携酒处,梦到菊花傍。

君晦次女,字端容,一字兰余。
时年十四。

二九长宵此夜当,镜轮虽破有馀光。劝君夜饮停杯待,二鼓初敲管上窗。

一峰侧皈佛,万岩恐遭摈。破釜偏亦承,旋螺折而进。

琳宇涌弹指,华严缩盈寸。花开斋鸽游,经歇古龙恨。

贪狼蓄人性,听偈晨不遁。石蒸泉乳香,雨酿洞云润。

树根野人卧,往往疑古舜。我生激血性,不知本根钝。

自惜乾匠心,不为象教运。迩来倦炽尘,天花剖空阵。

孝忠谁助谈,贤圣无近信。安得半蒲团,老此双蓬鬓。

意外得初地,合十打欢讯。辞家虽未能,成佛讵无分。

定僧凝死猿,危楼耸妖蜃。可怜瀑雷訇,力图出山奋。

山际残云放夕晖,竹亭移席柳风微。半开红药香初散,并坐黄鹂湿未飞。

胜会秪惭诗力薄,芳时宁觉赏心违。主人为客添清味,旋剪阶东韭叶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