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题古瓷琴

烧土乃成埙,八音有瓷作。桐材易以制,取韵果奚若。

尝闻古琴台,列瓮宛藏橐。鸣弦应虚响,风籁转松壑。

谁令哀玉弹,翻向陶家托。修内重官窑,供御想如昨。

希声代传宝,长奉歌风乐。赋质谢虫穿,无劳鞠通索。

古黝隐沈沈,冲然具元泊。鉴赏自天题,浮光映铜雀。

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大臣。擅诗文,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命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东阁大学士,寻卒,谥文庄。梁诗正常随乾隆帝出巡,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著有《矢音集》。
  猜你喜欢
莫风流。莫风流。风流后、有闲愁。花满南园月满楼。偏使我、忆欢游。
我忆欢游无计奈,除却且醉金瓯。醉了醒来春复秋,我心事、几时休。
续续露蛩鸣,索索风梧语。瘦骨从来不奈秋,一夜秋如许。
簟冷卷风漪,髻滑抛云缕。展转无人共此情,画角吹残雨。
春衫更怯晚来风,准拟衰颜借酒红。
到得杯行愁不饮,烛红隐隐睡濛濛。
懒慢嵇中散,宽闲得自怡。
抱衾长恨晚,倒屐不嫌迟。
网日蛛丝挂,梳烟柳发垂。
朝来被花恼,浪走习家池。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纓溟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节以行,祥飙送风,神鱼扶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凡所目击,成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陋,饴测海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之说云尔。

长陵寄台阁,所拔凡七臣。文贞一王官,超等肺腑亲。

青宫借羽翼,监国日咨询。遂令等宇间,雅归储皇仁。

师保历三朝,夙夜奉一人。间饰文雅观,未漓造化淳。

末路厄权珰,有志时屈伸。终然保清白,易名畴与伦。

权门手可热,行路为低头。一朝沧桑翻,言之使人羞。

伉俪不能庇,骨肉烂莫收。悠然茅屋间,老矣归山丘。

侍辇来西苑,清和景物新。蛙鸣青草岸,燕舞绿杨津。

破的星腾彩,弯弓月满轮。羽林亲校艺,应有虎罴臣。

世尊三昧,文殊三昧,
总在拂子头上。卧龙才奋迅,
丹凤便翱翔。

虚白追陪历四春,知君学海又经神。拱年月课踪非旧,八战秋闱迹尚新。

煮茗必兼苏陆味,薰香如晤马班身。欣瞻琼宴华堂启,兰桂盈阶喜气伸。

斋日斋居僧舍深,昼帘花竹细阴阴。诸天树色浮佳气,下界莺啼入梵音。

京国风烟虚在眼,边城戎马实惊心。他乡自喜逢春色,不道愁多更苦吟。

转缺霜轮出海边,故人千里共婵娟。
山阴此夜明如炼,月白风清人未眠。
乾坤皆数五,日月正符同。
但仰重离照,难名厚载功。

自拚热血洒高穹,只手扶天日月中。旁位安危操上策,外藩影响戮孤忠。

苔封石马三春雨,烟暝巢乌万木风。相望鄂王精爽在,灵旗萧飒暮山空。

低身锵玉珮,举袖拂罗衣。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
揭大夔鼓噪红尘,遍地刀钥解出身。
结角罗纹随处入,银山铁壁是通津。

幻泡昧空色,真梦迷黄邱。宦学类狂走,尔来三十秋。

齿发非他时,岁月不我留。古刹插乱石,蛰龙蟠霞湫。

天人大导师,驻锡今白头。安住善护念,晚节非沉浮。

昔尝同出处,未用相劣优。权寔分二乘,股肱均九流。

今知搅搅者,讵得逍遥游。从兹许礼足,尚可治幽忧。

三朝奉饭毕残生,苟活何如死更荣。陈氏曾殉监国难,同时奇节冠东瀛。

一住长安信渐稀,离心付与雁同飞。
出门愁见垂杨树,长尽新条尚未归。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