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映出朝霞的点点金光,春色在眉间翠钿处徜徉。斜倚在凤凰枕畔,凝视锦被上的鸳鸯。帘外晓莺唱着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肠。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以温庭筠词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灿烂生辉,光彩照人。一说指两颊妆色匀称,有光泽,若彩霞状。又说指额头之饰物,即额黄。细:清淡。古代女妆有浓淡二种。
翠钿(diàn):唐宋女子的一种面饰,用绿色花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的地方。钿,即花钿,用极薄的金属、彩纸等剪成各种小花、小鸟、小鸭等形状的饰物。
欹(qī)枕:斜靠在枕头上。欹,一作“倚”。鸳衾(qīn):绣有鸳鸯鸟图形的彩色锦被。
帘:一作“俨”。百啭(zhuàn):形容声音宛转动听。啭,一作“转”。
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词人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把相思之情写得非常含蓄,极尽深婉缠绵之风格。
起拍两句,写女主人公卧于金帐中的神情,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看似平淡闲适。接着“倚枕”句笔锋暗转,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烘染感情,透出她的孤寂与思恋。“隔帘”二句,写闻莺而惜春,闻莺而思人,再次拉大反差,加重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的悲哀。时已暮春,黄莺百啭,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感君心”三字,将相思之情点明。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此词前两句抒情不露痕迹,次两句若隐若现,末句直吐衷肠。全词除运用象征、触景生情的手法来表达深婉的相思之情外,还有直接剖白“感君”的心曲,但此“感君”之心依旧隐约,不可捉摸,达到一种欲露不露、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无限联想的空间。
荒烟散牛羊,落日下城市。天寒万木脱,岁晏群动弭。
西郊有孤芳,独唤春事起。幽光耿参月,清艳明野水。
欲开未开时,似语不语意。或疑春较迟,的皪尚霜蕊。
谁知春风心,浑在阿堵里。洞霄逍遥公,九陇花月使。
领客居上头,蹇予亦婪尾。颇怀去年游,岁月如许驶。
悠悠竟何成,总被物化使。索酒浮大觥,歌商曳穷履。
真意浩无穷,作诗聊复尔。
滟滟当晓阳,薄颊可愁醉。菂心卷暗荷,藓衣褪明黛。
一串鱼子黄,宜纫玉儿佩。
年逾卦气易身营,除一君犹鬓发青。岂但文章难匹敌,只量筋力敢秤亭。
诗如博弈聊贤已,调似渝歌且易听。除却吟哦无一事,斋心惟敬六神丁。
吾屋虽諠卑,颇不甚芜秽。置席屋中间,坐卧群书内。
横风吹急雨,入屋洒我背。展卷殊未知,心与古人会。
有客自外来,笑我苦痴昧。且问何为尔,我初尚不对。
强我不得已,起答客亦退。聊复得此心,沾湿安足悔。
翠碧苍崖,谁散却、夜珠千斛。凝望处,素涛如练,乱飞寒玉。
尘世百年肠欲洗,空山六月肌生粟。甚天台,华顶石梁奇,人闲独。
樵唱断,松风续。猿啸罢,琴声促。恍银虬出海,搅翻林谷。
老树阴阴临槛冷,飞花点点随流曲。更须携、茶灶酒瓢来,和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