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云之中捡青槐枝,经常进入深林中连鸟都不会起疑心。
无意之间身上带着几朵花,连落在花上的蝴蝶也被他用肩膀“挑”了下来。
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
这是一首唯美的诗歌,通篇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樵夫打柴以及下山回家情景的生动描写,营造了明净、清幽的意境,成功地刻画了樵夫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樵夫式”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情景交融、诗意浓厚、独具匠心,具有意境美、人物美、生活美的特点,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的意境清、静、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远处,早晨的山林,干净清爽,幽深宁静,白雾升腾弥漫,雪白明丽,与苍翠的山林辉映成趣。鸟鸣声声,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使原本清净的山林,显得更加清幽。近处,樵夫挑着柴禾,挑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而归。远景近景,色调分明,布局巧妙;静景动景,搭配和谐,烘托有致,仿若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这幅美丽的画卷,情景交融,美化了樵夫劳动生活的场景,使樵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人物美:诗人理想的艺术形象
山林茂密,雾霭升腾,樵夫在雾霭中拾柴的身影若隐若现,那一低头、一弯腰、一伸手的动作是那么的舒展,那么的惬意。他哪里是在拾柴,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在云中漫步。樵夫是山林受欢迎的常客。他勤劳善良,山林中的鸟雀喜欢他,和他嬉戏,与他唱和;山林中的蝴蝶亲近他,成了他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回家。朴实厚道的樵夫,安贫乐道,无欲无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回报了他美丽“蝴蝶”。巧妙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使诗歌的意境美与人物的心灵互相映衬,突出了樵夫形象的深刻内涵。樵夫是一个被美化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理想人生的寄托。诗歌中的樵夫自由自在,无欲无求,乐观旷达,是诗人现实生活中久违的人,也是诗人苦苦寻觅的人。
诗歌中描绘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樵夫早出晚归,一边拾柴,一边欣赏山林中的美景,还有鸟雀、蝴蝶、野花陪伴,不孤独,也不寂寞,饿了饮山泉,吃山果,累了听鸟雀唱歌。打柴回家,换取自己生活之需。生活自由、快活,没有劳心之累,没有欲望之困,也没有尘世的喧嚷。生活中有鲜花,有蝴蝶,有美好的风景,追求的是平淡、真实、随心如愿的自我。这样的生活,在尘世中是无法找到的,当然也是闺阁生活无法比拟的。作者描写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点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含蓄、优美,虽言志,却蕴藉深远,不显山露水,以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手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浓淡相宜、幽旷深远的山居图。使人沉醉其间,不由对山林自然之趣产生向往之情,从而令读者获得情感的体悟,审美的享受,生活的启迪。
朱景素,字菊如,又字淡如,上元人(今江苏南京)。著有《絮雪吟草》。
王公宁河彦,家山推麟凤。曾祖谥刚节,殉国泰山重。
君少负逸才,力学不好弄。追琢成文章,将为清庙供。
家贫守世禄,国恩支薄俸。辛苦事櫜鞬,黾勉易章逢。
上承老母欢,下教叔与仲。各举进士第,先后玉堂贡。
惟君补右职,羽林困羁鞚。时有张勤果,许君为国栋。
劝君脱兜牟,论荐储大用。君恋洁白养,甘阻六翮羾。
执戟扬子云,思比相如讽。朝出介马驰,暮归摊书诵。
我昔客京华,颇好事吟哢。定交杵臼间,羡君识鉴洞。
说诗解我颐,论文释我疭。一别忽六年,天为补缺空。
君备千城选,我献皋陶颂。重结金石契,忧乐誓与共。
造访停吟鞭,招邀破蜡瓮。暖扑东华尘,寒蹋天街冻。
快论争轩渠,得句互磨砻。往往拍案起,绝叫惊仆从。
君胸罗五洲,强弱分郑宋。谭兵鄙马武,著论先江统。
东邻氛正恶,庙堂事倥偬。我适登君堂,独居心有恫。
太息事至此,国是尚昏霿。一战将不国,祸变由斯种。
我闻疑信参,君言果亿中。岂料庚子夏,畿辅暴徒閧。
咄咄密勿臣,乃为市井哄。杀掠遍衢阓,横流如决壅。
君守朝阳门,匹马力制控。鸱叫昼日昏,麇聚凶徒众。
乱刃随交下,须臾毕酷痛。白骨荡灰尘,碧血滴乳湩。
次日我闻知,痴立若呓梦。犹忆十日前,过我食角粽。
哭君不成声,赙君不能赗。妻孥仓皇避,凛凛覆巢恐。
书史付一炬,遗稿莫甄综。钞存我亦失,慵放亟自讼。
我时三上书,不得采菲葑。京华随之覆,䝟貐谁始纵。
公卿不解事,安能责愚蠢。良人身尽歼,恩恤徒颁赣。
我长君两年,后死其犹瞢。匪仅抒私悼,兼为千古恸。
十里兼军走重营,弓刀中夜向灯鸣。云横杀气山围合,舰涌惊涛水阵成。
取势昆仑知不战,先人呼吸已无兵。风云帐下占成算,俎豆军前慰老生。
一向孤峰独宿,目视云霄。虽则不埋没宗风,无乃太高生。
一向十字路口,土面灰头,利物应机。虽则埋没自己,无乃太屈辱生。
况明悟之士,顶门具眼,肘后有符。出没卷舒,得大自在。
动若浮云,止犹谷神。或可以孤峰独宿,不碍土面灰头。
或土面灰头,不碍孤峰独宿。恁么中有不恁么,不恁么中却有恁么。
瑞气逢嘉运,灵苗触处春。
炎火威仍旧。青女还拖逗。群葩零榭,帘垂清昼。见蓝薇浓丽,妆点枝头瘦。
巧缀天工绣。独翠色玲珑,掩映纱窗前后。
记当初、湖山成岫。绿竹堪为友。恁消磨、碧地蓝天秀。
忽陵谷更迁,此际还存否。四十馀年久。但得常看,愿把盏、花前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