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
炉烟袅袅众香焚,春草青袍两面分。行到幔亭张乐地,虹桥错认武夷君。
海外冰肌,岭南雪块,销尽人间溽暑。曾种在、越王台下,记著水、和露初吐。
遍花田、千顷玲珑,惹多少、年小珠娘凝觑。奈贾舶无情,茶船多事,载下江洲湓浦。
姊姊飘流离乡土。怅异域炎天,黯然谁与。燕姬戴、斜拖辫发,朔客嗅、烂斟驼乳。
望夜凉、白月横空,想故国帘栊,旧家儿女。只鹦鹉笼中,乡关情重,相对商量愁苦。
有遗玉兰栽,云花备清馥。戒僮植深土,殷勤养根玉。
秋霜己脱叶,挺挺条肄秃。识者曰山柿,盗名饵公欲。
举世好相欺,牖耳多涂目。余性易信人,指马不知鹿。
凭阑祗发笑,罪遗亦何足。谓信止豚鱼,未始及草木。
山中华盖洞,石气冷萧萧。不见眠云客,惟逢避雨樵。
广陵南尽是长川,山隔川流不隔烟。一骑看花来阙下,千帆转叶上天边。
沤波雁碛刍荛合,豚阱鸡埘井络悬。我住孤城愁偪仄,定来钓弋过残年。
色浓柳最占春多,景物皆宜入画图。
苍翠云峰开俗眼,薄罗衫子透肌肤。
但能落落疏朝市,不必遥遥羡镜湖。得向晓窗闲挂玩,始知名画有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