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形容他的为人。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大概为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与境俱化。
诗人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表现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静:“春山处处子规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而张氏却独生无伴,只好自说自话,以春山的“闹”衬托孤寂的人,人越发孤寂了;丁丁的伐木声,以“有声”衬托幽静的山,山越发幽静了。诗人用典故表现张氏的廉静:《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如瓦石。《关中记》:辛孟年七十,与麋鹿同群,世谓仙鹿。而结尾二句,更是诗人的良苦用心:“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则表现“至行通神”张氏的飘逸与神秘。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是创制秫酒的人。“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这典故用得非常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慰藉不觉正是风趣的一种铨表。
诗还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文章必须密合当时的实感,这原是通例。但这个现实性却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为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现得非常圆满,也就是进一步合乎现实了。这诗末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就是这样。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所以这诗末句实在该当作“归醉每应愁”的,但他偏不说“应愁”,颠倒说“无愁”。“无愁”虽非实感,却能进一步地表现这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在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须说“无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合理的解释,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给否决了。《杜诗集评》引李天生说:“末二句谓与张深契,故醉归忘山路之险,若云醉而不知,则浅矣。”杜甫正要借这该愁而不愁来表示他对主人的倾倒和感谢,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个酒糊涂,那诗意全失,不仅杀风景而已。又这一句结出首联的意思来,“邀人晚兴留”是这诗里主要的句子。
拙政园,故大弘寺基也。其地林木绝胜,有王御史者侵之,以广其宫,后归徐氏最久,兵兴,为镇将所据。已而海昌陈相国得之,内有宝珠山茶三四株,交柯合理,得势争高,每花时,钜丽鲜妍,纷披照瞩,为江南所仅见。相国自买此园,在政地十年不归,再经谴谪辽海,此花从未寓目。余偶过太息,为作此诗。他日午桥独乐,定有酬唱,以示看花君子也。
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
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
吐如珊瑚缀火齐,眏如螮蝀凌朝霞。
百年前是空王宅,宝珠色相生光华。
长养端资鬼神力,优昙涌现西流沙。
歌台舞榭从何起,当日豪家擅闾里。
苦夺精蓝为玩花,旋抛先业随流水。
儿郎纵博赌名园,一掷留传犹在耳。
后人修筑改池台,石梁路转苍苔履。
曲槛奇花拂画楼,楼上朱颜娇莫比。
千条绛蜡照铅华,十丈红墙饰罗绮。
斗尽风流富管弦,更谁瞥眼闲桃李。
齐女门边战鼓声,入门便作将军垒。
荆棘从填马矢高,斧斤勿剪莺簧喜。
近年此地归相公,相公劳苦承明宫。
真宰阳和暗回斡,长安日日披薰风。
花留金谷迟难落,花到朱门分外红。
独有君恩归未得,百花深锁月明中。
灌花老人向前说,园中昨夜零霜雪。
黄沙淅淅动人愁,碧树垂垂为谁发。
可怜塞上燕支山,染花不就花枝殷。
江城作花颜色好,杜鹃啼血何斑斑。
花开连理古来少,并蒂同心不相保。
名花珍异惜如珠,满地飘残胡不扫。
杨柳丝丝二月天,玉门关外无芳草。
纵费东君着意吹,忍经摧折春光老。
看花不语泪沾衣,惆怅花间燕子飞。
折取一枝还供佛,征人消息几时归。
宗庙玙璠器,皇家柱石臣。策名存紫府,佐世值昌辰。
德懋膺宸眷,才雄处要津。文辞追贾马,宾望并荀陈。
共贵丰年玉,咸推席上珍。荐延言有味,发摘政如神。
既畏西门猛,兼怀郑产仁。化民几变鲁,群盗遂奔秦。
峻节推邦直,高风耸佞人。立身惟耿耿,谗口遂狺狺。
一出修门道,重尝未下莼。岂同游泽畔,讵类卧漳滨。
逸兴倾醇酎,清谈岸角巾。处屯常若泰,在屈每如伸。
忽下泥金诏,初回雨露春。巾车趋象阙,鸣玉觐枫宸。
江汉终归海,风花复坠茵。途长知騄骥,霜后识松筠。
道合明良旧,恩濡宠数新。调元归大鼐,燮理属洪钧。
贱子独何者,龙门亦有宾。承颜常数数,惠训每谆谆。
屡赏王濛语,宁遗赵壹贫。数言真可诵,一语足书绅。
他日承题品,今朝冀选抡。知归如有地,拜赐遂无垠。
菅蒯虽何用,驽骀尚可驯。傥能收散诞,幸免屡逡巡。
怅别瞻行旆,衔恩睇后尘。祝公闻政日,著意念穷鳞。
拈花老子徒饶舌,面壁胡僧太赚人。更着洞山行过水,吾宗从此永沈沦。
片片飞花欲送春,萋萋碧草正愁人。黄蜂酿蜜经营急,紫燕衔泥来去频。
才似茂陵非晚遇,美如曲逆不长贫。久知求富都无益,但喜论诗若有神。
万生扰扰安其安,鸴鸠不羡鹏飞抟。端知扶摇上九万,无异跳跃蓬蒿间。
是身江海一漂粟,身外纷然皆外物。一廛傥可容所寓,何用渠渠作高屋。
知君从道由心成,昔焉忘俗今忘形。物来弭角不知竞,触蛮血战良虚名。
我梦敲门访君舍,舍小不容相对话。觉来惊见壁间蜗,俯仰人间真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