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宫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斋中寒日影珑葱,斋外参天十八公。二十四州民乐否,莫教一物怨途穷。
与君鬓发总星星,诗句输君老更成。别去多时频梦见,夜来一雨又秋生。
故人金石情犹在,赠我琼琚雪似清。谁把尤杨语同日,不教李杜独齐名。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
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春纵好,已无多。
旧宛荒湾,正恖恖别袂,草草欢筵。放歌销白日,转枕梦青天。
风力紧,折吴绵。寒色渐苍然。话倦游、不如归去,如此湖山。
津头已买篷船。尚樵歌共谱,琴趣閒编。沙河春拊马,灯市夜飞蝉。
花倚担,菜登盘。节物又增年。问几时、掀髯一笑,追逐吟仙。
药裹当窗岁月过,其如老病哭人多。徐陈已矣但衰草,李杜茫然空逝波。
荒野暮烟迷怅望,孤城秋气动悲歌。文章不共浮云尽,异日相传竟几何。
闲庭滴沥秋宵雨。纱窗灯影愁无语。明月几时来。芙蓉何处开。
小楼应寂寞。一夜江枫落。雁唳碧天长。残更敲断肠。
墙东有何好,委身其间者。往往有人在,岁月定潇洒。
我闻万物若刍狗,何物一官真敝帚。乾坤清气本生人,横目二足宁相负。
四明山,雪窦水,芒鞋竹杖追黄绮。冬一裘,夏一葛,芝房松鬣无饥渴。
当时海水变桑田,今见文思帝则天。手抛柏子高千尺,回首优游六十年。
江南好,良夜月华新。舞罢争看垂素手,歌残未许啮丹唇。
妒杀是横陈。
恹恹病,憔悴度芳春。何事窈娘偏薄命,多应小玉是前身。
缥缈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