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开头,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话,恐怕诗人是不会估之以双金之价的。刘禹锡对元稹不畏权阉的精神是欣赏的、佩服的。他赠给元稹文石枕,称赞元稹“文章似锦气如虹”,就是把元稹誉为“文石”,赞扬了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誉元稹为“美人”,其赞扬之情是凝之笔端,跃然纸上的。这两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赞誉对方的俗套来写的。但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无比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
接着,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这两句谈论的是何时归去的问题,和咏鞭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诗人由“归去”这个动作派生出“策马”、“敲镫”两个动作,并把这些动作写进诗句之中,就使这两句和全诗咏鞭的内容紧密结合,浑然而为一体了。
这首诗通过咏写竹鞭,称誉对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节操。作者巧妙地把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而为一体。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启、承、转、合的脉络清晰。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和一首七绝《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元稹回赠了壁州产的马鞭和一首答诗《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谢兼广为四韵》。刘禹锡接到元稹的酬赠后,即作此诗。
幽区秋色晚,日夕倍生凉。地险山多石,林疏叶落霜。
寒泉分细濑,明月碎流光。鹤梦疏松稳,?声峭壁藏。
烟霞□道侣,钟磬答禅堂。老衲元谈奥,沙弥夜课长。
烛销莲漏水,茶沸竹炉香。饭罢同趺坐,蒲团睡味良。
因他别后,恹恹消瘦。粉褪了雨后桃花,带宽了风前杨柳。这相思怎休?这相思怎休?害得我天长地久,难禁难受!泪痕流,滴破芙蓉面,却似珍珠断线头。
【不是路】万种风流,今日番成一段愁。泪盈眸,云山满目恨悠悠。谩追求,情如柳絮风前斗,性似桃花逐水流。沉吟久,因他数尽残更漏,恁般僝僽!恁般僝僽!
【木丫叉】雾锁秦楼,雾锁秦楼。云迷楚岫,御沟红叶空流。偷香韩寿,锦帐中枉自绸缪,蹙破两眉头。小蛮腰瘦如杨柳,浅淡樱桃樊素口。空教人目断去时舟,又不知风流浪子,何处温柔。
【幺篇】月下砧声幽,月下砧声幽,风前笛奏。断肠声无了无休,捣碎我心头。又加上一场症候,顿使我愁不寐,襄王梦雨散云收。
【余文】薄情忘却神前咒,一度思量一度愁,把往日恩情付水流。
君不见司马子长志横秋,少年足迹不肯休。胸中盘屈奇伟气,笔力直与造化侔。
又不见杜陵子美夸壮游,一身几走半九州。吟怀吐纳天地秀,作为篇章光斗牛。
君今去去几千里,匣剑囊书赴知己。知己从来素有情,投机之会趋功名。
功名岂有作能致,莫辞跋涉长江行。长江四月南风起,武昌鱼饮秦淮水。
南风不久又西风,食鱼休忘鲈鱼美。天涯别梦思城东,何日一樽重与同。
草桥夜醉月明下,桃关晴吟春色中。不堪蜀魄相催去,却怜樯燕相留住。
一片离情去住间,正是游人肠断处。荆湖右道分南北,势与中原岂悬隔。
五湖膏血互吞噬,万里烟尘入谋画。莫如子长子美但能事文章,蚤归来献平戎策。
化工神伟开物姿,劖石万仞不作痴。巍峰耸立威凤举,急挟怒流奔马迟。
隐然万里形胜重,信矣四海游观奇。天开匹练势巀嶪,云拥列嶂青参差。
舆图悚视天设险,舟楫竞与江东之。何年宇宙此盘据,远揽泰华宜肩随。
胸吞云梦荡物表,眦决飞鸟忘神疲。元戎授任盛节制,列舰径度罗旌旗。
天香来时满衣袖,讲殿几日辞书帷。词源浩荡春峡水,句律飘扬秋桂枝。
天门有路穿水去,笔力到古群峰低。远参退之赋山囿,下陋樊川娱水嬉。
有神相宅理应尔,梦赋靡曼奚其为。流转不根怜已久,高咏取正今逢时。
昔年飞挽忝将指,异境名言犹念兹。大篇巨轴窥胜赏,赤甲白盐神坐驰。
有从绝唱发奇伟,众作绚采同彰施。德风草偃阃以外,观颂下转江之湄。
宁须三年奏汉计,行复八彩瞻尧眉。慈恩论契肯隔面,草堂枉驾欣解颐。
我方卧云书自伴,公咏入相衣宜缁。少须凋瘵尽抚摩,大赈廪粟歌噫嘻。
会看丹诏来北阙,更上岷岭登峨嵋。江山得助协嘉会,赓载归写明良诗。
红樱斗帐愁难寝,明日花朝。整备无聊。春过江花第几桥。
碧天如水横珠斗,豆蔻香烧。韵字纱挑。月写花枝上绮寮。
久雨喜骤晴,久客喜骤归。登舟已如家,恍惚见庭帏。
遥指来时路,疑是又疑非。千里始一程,一夕千万悲。
来时行苦速,归日行苦迟。天心与人意,每每相参差。
距家路百里,易舟始能至。来时此舟小,重认别时泪。
犹恐载我出,夜半心惊悸。道逢往来人,乡音喜渐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