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注释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一年中迁太中大夫。他主张改革政制,颇得汉文帝赏识。后遭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又转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史记》、《汉书》有传。

略:大致,差不多。据《汉书·贾谊传》载,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故班固谓:“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薄:轻视,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汉书·贾谊传》)

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废弃。

何啻(chì):何止。

啻:仅,止。

公卿:达官贵人。

赏析

  此诗咏汉文帝与贾谊,但与李商隐诗的着眼点不同,议论更大相径庭。李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王诗则因大事而忽小节。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就诗歌艺术而言,此诗纯是议论,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所以说文帝并不轻视贾谊。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此诗不像李商隐的《贾生》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创作背景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颁行新法。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职务。但他制定的新法由于宋神宗的支持还在推行,这首七绝《贾生》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天淡一帘秋,明月几时来得。何事桂底香近,把清光邀勒。
人间明晦总由天,何必问通塞。且为人如月好,醉莫分南北。
一片心田种善根,粲为枝叶儿孙。
人从今日封培去,百世金庭好石门。
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野迥江空云意閒,清风唤客度东关。
掺掺竹柏青垂地,炯炯宾朋玉立山。
酒为心知一开口,话逢理到两舒颜。
啸吟风月江头路,此意羲皇向上还。

每愁飞鸟灭云端,石磴行来倦百盘。钟阜云开分晚照,吴江枫落入新寒。

名山谁信身堪隐,世事终怜劫未阑。直恐哦诗增客感,松风还为卷波澜。

巧把真珠缕作襦,争奇斗好尽功夫。文皇海内多丝帛,只为夫人曳地无。

时偏者,诗人不得无怅然之情也。取太白诗例,赋秦楼月一阕,歌以问之。是夜月色亦佳,但微云点缀耳华阳阁。一年心赏中秋约。中秋约。九霄风露,有怀都豁。挂香和雨风吹落。倚阑望处秋烟簿。秋烟簿。一尊能与,素娥同酌。
奔走真何谓,衰颓恐不应。
灸瘢疼怕雨,渴卧梦思冰。
端午宜觞客,生辰欲饭僧。
乍归两皆省,自笑一无能。
四月官场入纳时,乡耆旁午上门追。
请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

贤关称俊乂,县佐著能为。平易民心悦,公廉士论宜。

兰亭追往事,松径赋新诗。倦鸟投林早,门云出岫迟。

江涛翻浩荡,舟楫脱艰危。德贵阴施者,天其默相之。

瞿昙真有识,馀庆已先知。迹隐青山旧,堂开绿野奇。

三槐承世泽,一桂发孙枝。凤咮依金阙,鹓行接玉墀。

芳名归月旦,遐算逾期颐。奉使还朝日,称觞献寿时。

希声歌白雪,妙舞间朱丝。况际雍熙世,何欢可代兹。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鳌背三峰水殿虚,天香吹满六铢衣。青禽忽报麻姑信,独是吹笙月下归。

小姑采莲花,莫漫采莲藕。采藕柳丝长,问姑姑知否?

一枝柔橹破烟轻,卧听黄头报水程。柳岸近涵茅舍影,柁楼早带午鸡声。

已判梁燕三年别,直访沙鸥万里盟。为报江花香早放,锦袍人作弄珠行。

细路引沙圻,墟人趁夕晖。烟深镫影大,舟泊水声微。

晚渡争操楫,春寒懒换衣。垂杨最关客,迎送总依依。

乱水声中系艇斜,月寒沽酒扣谁家。
仙源咫尺不知处,红叶吹来如落花。

拳下翻身,竿头进步。万派同归,灵源独露。瓦砾光辉,风云流布。

千眼那知,群心自度。

错错,戏海狞龙,
冲霄辽鹤。老慈明,
无著莫,笑里重重露拴索。

嫦娥怯清影。暂别蓬山下尘境。来作春风管领。下玉艳香柔,柳慵花暝。

当筵自逞。问阿谁儿女能并。除非是,飞琼瑶阙,唱步虚幽冷。

夜永。落花无定。更纤月流云都凝。画堂双烛相映。

有万颗真珠,飞光圆莹。怎娇花情性。早占了、歌场曲圣。

书生句,雪儿知否,笑未堪留赠。

倾盖知心两玉人,竹君邂逅更情亲。
能同此味花君子,来共团栾一笑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