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鴐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鴐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奚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奚”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奚,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此诗第二联写安禄山部队的强悍,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而在叙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诗《悲陈陶》里,第二联写官军士气怯弱,无战斗力;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群胡”的飞扬跋扈。可见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一事件的艺术手法。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两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杜诗镜铨》引用了邵子湘的评语云:“日夜更望官军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仓卒,军机如此。此杜之所以为诗史也。”这个评语,反映出邵子湘认为两个结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陈陶》的结句说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结句说是军事形势有这样的需要。他以为这样讲可以解释矛盾。其实是似是而非。要知道,“军机如此”,也同样是长安城中人民听到青坂之败以后的认识和感情。杜甫写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转变,根本不能以为两首诗的结句有矛盾。
贪着崎岖信可羞,误将鬼录作天游。东山自是力不足,细论前途有底忧。
一痕轻软,受尽日沈沈,禅榻香满。别样珑松,小擘露华犹泫。
斜挑玉柱停匀,握处兜松难辨。幽佳地,龙涎罢烧,银叶微暖。
空空妙手亲按。是金粟如来,曾现好相曾现。祗树天花,一种庄严谁见。
想因特地拈花,悟出真如不染。维摩室,茶瓯经卷相伴。
吴山青,越溪碧,吴越兴亡两安适。千年事往那复知,溪上人家自如织。
人家两岸青粉墙,其间特起是为卢家芝秀之高堂。
昔年芝秀产溪上,顾非卢家此瑞谁能当。卢家有翁不求仕,年可六十须眉苍。
朝翻经,暮翻史,不使声华出闾里。生儿唯愿充耘耔,自比唐家玉川子。
人言笔港如笔长,二儿自小工文章。大儿文采珊瑚耀,泥金帖子前宵到。
小儿笔势仍翩翩,他日科名美岂专。从此溪山两增重,乃翁无事日读逍遥篇。
溪可湘,山可采,千古溪山镇长在。愿翁之寿如溪山长不改。
朔风吹折寒梅枝,严凝冻合彤云痴。华峰屹立亘今古,堆累积聚皆昏迷。
杨花飞舞盈三尺,蝶翅交加呈六出。朝阳发燄照乾坤,万壑千崖消粉饰。
九十韶光,如驶匆匆,芳菲乱飘。捲榆钱满地,闷怀同积,杨花扑帐,倦眼无聊。
飞燕呢喃,流莺絮聒,各抱离魂一样销。休携酒,残红庭院,只合寥寥。
东皇乍返云桡。叹望里、分明南浦遥。忆兰亭聚咏,幽情暗助,平台试茗,清兴相邀。
归路无涯,行踪何著,怕听歌声连臂招。来年会、约探梅曲坞,问柳长桥。
君行不得送,怨恨若为平。尘隔长安树,烟迷上苑莺。
关河万里道,风雨十年情。重别心如醉,长歌涕满缨。
朝廷虚衮职,海内尽戎兵。岂是无山甫,谁能惜贾生。
衣冠辉琐闼,谏疏耀承明。即喜朝阳翼,翻为濒海行。
三山沾惠泽,百粤见澄清。远拟丹心迥,时瞻北斗城。
金钥仓琅琼殿晓,红镫影暗宫鸦绕。绣衣御史鸣珂来,却望残星首重回。
君不见豸冠风骨何清显,骢马人人学桓典。不惜隃麋磨斗丸,或被恩膏进一官。
深宵竞听兰台鼓,谏草纷纭笔花舞。数十万言贾长沙,一百八疏任伯雨。
尚衣老监步婆娑,手捧封函看晓河。昨夜液池新雨过,官蛙取闹十分多。
冬青萧索遗民少,海滨宽间存一老。睒睒晨星气象高,华峰削翠金天杳。
百年以来人事变,射陵先生眼所见。铜驼荆棘苍鹅飞,露掌仙人辞汉殿。
南都斫尽灵和柳,二月不知春甸线。《后庭花》唱商女口,毳帐筚篥成高宴。
台城应教秋衾客,扫迹荒村守迍贱。丛残蠹帙过五车,石田茅屋苍苔居。
长编一卷必在手,百家诸子时畋渔。野蔬新剪浊醪熟,檐花坠雨寒窗虚。
两京旧事饱其腹,闲谈涌出泉百斛。兰台掌故多放失,江天少微有实录。
荐书急奏杨铁崖,白衣宣至参史局。见闻覼缕谈靡靡,八表十志成必速。
不然士室作诗史,空想蕉园在盐渎。君不见永宁寺侧藏书楼,宝光夜夜腾斗牛。
鹿门偕隐夫何求,长君健笔思帘俦。燃椽官馆来日事,那羡区区史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