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芒砀云边,荡终古、斜阳明灭。恨此地、一番经过,一番枨结。
犹是当年兵与酒,可堪今夜人和月。看荒烟、莽荡古徐州,风云歇。
温峤誓,沧江楫。包胥泪,秦庭血。竟萧然何事,笑人寂寂。
伏枥空存千里志,碎壶独感平生烈。问何时、单骑去兜鍪,惊奇绝。
坚甫神太清,不谓久流落。别来二十载,论议转深博。
其中富所有,种道以文穫。铺张讲治乱,破若劲弩彍。
众人诮青衫,可笑俗眼薄。兰筋隐瘦骨,垂耳受羁络。
拳挛喙拄地,过者无伯乐。去蜀持底归,雄藁满坏橐。
朝辞玉垒关,暮上石匮阁。知子者云谁,独我怀抱恶。
平生忤俗苦无朋,心事萧然有发僧。作吏祇师三尺法,读书肯负十年灯。
空持璞玉嗟谁赏,误落樊笼去未能。梦忆金华三月暮,踏云穿雨上崚嶒。
何事寻真羡十洲,崆峒奇胜倚天浮。泉流瀑布千溪润,云护丹丘万壑幽。
壁上苍苔浑岁月,洞中瑶草度春秋。关门紫气峰头现,嵩室清虚眼底收。
岭外春风摇皂盖,樽前柏叶映貂裘。使君问俗凭多睱,乘兴登临属壮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