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月挂霜林寒欲坠。正门外、催人起。奈离别如今真个是。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
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经霜的树林里充满寒意,月儿挂在树梢似乎飘飘欲坠。分别的人早起身来到正门之外,多么无可奈何,这伤心的别离。我真想留住你,但只是留你无计;你不得不离开,又担心归来无计。
你骑马而去,离愁聚积在心底;我伫立凝望,襟袖沾满了眼泪。这一别双双憔悴情难言呵,不知那江路旁的梅花,是否已经吐蕊?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一定折梅频寄,当你到江南的时候,也请你折梅频寄。
注释
相思: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叠韵。
欲坠:指天上月轮西垂,黎明将至。
奈离别:意思是说无法对付离别,不得不就此分手。奈:奈何,无奈。
真个是:即真是,真的是。
无计:没有办法。
供憔悴:指双方因离别都呈现出一副憔悴的面容。供:供奉,词中引申为“呈现”。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化用陆凯寄范哗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及《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一类诗句,描写女子的临别叮咛,意思是提醒对方别将自己遗忘,希望他看到梅开而想到自己,春天到来时要折梅相寄,人到目的地后也受折梅相寄。频寄:频繁地折梅相寄。

赏析

  这首词,是程垓词的代表作之一。在宋金元词苑中,该词牌仅此一篇,程垓的词虽传诵正文,又曾选入《花草粹编》,但因其是一种“僻调”,形式奥妙,写作难度大,不易效仿,所以后人继承这种词风的很少。

  上片写离情之苦,侧重抒写离别时欲留不得、欲去不舍的矛盾痛苦的心情。起调“月挂霜林寒欲坠”,是这首词仅有的一句景语,创造了一种将明未明、寒气袭人的环境气氛。这本来应是梦乡甜蜜的时刻。可是,这里却正是门外催人启程的时候。“奈离别如今真个是”乃“奈如今真个是离别”的倒装语,意思是对这种即将离别的现实真是无可奈何。这种倒装,既符合词律的要求,又显得新颖脱俗,突出强调了对离别的无可奈何。这种无何奈何、无计可施的心情,通过下边两句更得以深刻表现:“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两句感情炽热,缠绵悱恻,均直笔抒写,略无掩饰。想不去却找不到留下来的借口;还未去先想着重来,又想不出重来的办法。铁定地要分别了,又很难再见,当此时怎不黯然神伤,两句写尽天下离人情怀

  下片写别后相思之深。这层感情,词人用“离魂”、“憔悴”作过一般表达之后,接着用折梅频寄加以深化。“问江路”三句,化用南朝民歌“折梅寄江北”和陆凯寄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诗意,而表情达意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歇拍二句,以“春到”、“人到”复沓盘桓,又叠用“须频寄”,超神入化,写尽双方感情之深,两地相思之苦。

  这首词中,写景色的语言不多,较多地叙述离别的感情,语言朴实,不事夸张,却能于娓娓叙述之中,表达出缠绵悱恻的感情,自具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样的艺术效果,与词人所使用的词调的特殊形式、特殊笔法密切相关。其一,此词上下片同格,在总体上形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格调;上片的结拍与下片的歇拍皆用叠韵,且句法结构相同,于是在上下片中又各自形成了回环复沓的格调。这样,回环之中有回环,复沓之中又复沓,反复歌咏,自有一种回环往复音韵天成的韵致。其二,词中多逗。全词十句六逗,而且全是三字逗,音节短促,极造成哽哽咽咽如泣如诉的情调。其三,词中还多用“也”字以舒缓语气。全词十句之中,有五句用语气词“也”,再配上多逗的特点,从而形成曼声低语长吁短叹的语气。词中的虚字向称难用,既不可不用,又不可多用,同一首词中,虚字用至二、三处,已是不好,故为词家所忌。而这首词中,仅“也”字就多达五处,其他如“正”、“奈”、“个”等,也属词中虚字,但读起来却并不觉其多,反觉姿态生动,抑郁婉转,韵圆气足。其关键在于,凡虚处皆有感情实之,故虚中有实,不觉其虚。凡此种种形式,皆是由“酷相思”这种特定内容所决定的,内容和形式在程垓的这首词中做到了相当完美的统一。所以全词句句本色,而其感情力量却不是专事矫柔造作者所能望其项背的。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猜你喜欢

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若言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簿领终年未出郊,此行聊解俗人嘲。忧时有志怀先达,作县无能愧旧交。

松古尚存经雪干,竹高还长拂云梢。溪山处处堪行乐,正是浮名未易抛。

正色可参官焙,妙香还近嵇山。
草木丛中清绝,天教散在人间。
魁望西来职秘丘,年家托好叙绸缪。
身为僚友两三月,公肃皇华百八州。
列纬载班清剧耀,高风遽耀,
高风遽勇急中流。讣闻落晚呼天咽,
涕泗交颐重所忧。

断塔荒凉王气空,檐铃不语静天风。巢危鹤去青云表,水徒龙归大壑东。

梵简旧曾翻善业,苔纹近已绣空桐。低徊无限沧桑事,尽在苍茫一望中。

赖有书遮眼,初无客就谈。身閒唯取醉,发短仅胜簪。

学僻今何用,囊空宝不贪。老师行驻锡,准拟问前三。

振振风生柳,沾沾雪点矶。白攒秋水立,青映暮天飞。

捐弃悲歌咏白团,未忘卫霍内金盘。要知公子貂裘煖,孰若山人短褐寒。

清游莫惮路岐赊,但有云山即是家。此去凤台明月夜,西风肠断《后庭花》。

黄金可惜作阑干,偎倚相看尽日欢。秉烛归来犹未足,梦随蝴蝶绕枝看。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杰处,五陵鞍马洛阳街。

风起满庭飞絮。花落一帘春雨。芳草似离情。逐时生。

昔日天涯旧路。欹枕屏山无数。故里又清明。语流莺。

共说鼓山高出群,半天峦翠昼氤氲。岛藏诸国晴时见,风卷洪涛静夜闻。

未得肩舆随度鸟,何时蜡屐踏层云?晦翁亭子空相忆,绝顶松篁望不分。

举世皆问人,唯师独求己。一马无四蹄,顷刻行千里。
应笑北原上,丘坟乱如蚁。

小谷疏林受数家,年芳犹有刺桐花。白云不为青山地,截断前峰两髻丫。

昔上华严寺,当门海接天。听潮秋竹下,观日晓楼前。

树少中原鸟,桥通外国船。别来一千日,时复梦游仙。

青山万仞窥星躔,攀跻直上芒鞋穿。山头一片石,可坐还可眠。

根盘元气长不息,直与太行太华遥相连。骑驴老子归何处,丹龟磨灭虚无间。

闲云吞吐自朝夕,幽花开落空碎年。崔嵬复崔嵬,屹立势欲凌飞仙,碧霄擎出双青莲。

将军矢死玉台古,东望赤气弥云烟。渔歌欸乃杳无际,极目千里江吞天。

柴门临流绝低小,白沙翠竹何娟娟。匡庐之秀远可挹,东湖尘土凭谁湔。

众芳摇落锦江冷,芙蓉木末手可搴。离离寒色日将暝,一声老鹰来湖壖。

尼邱天开高几许,夜深飞梦何悠然。泉流石壁半空泻,耳边恍若松风万壑调冰弦。

浮云看破变苍狗,有约九龙之山太湖之滨,飘乎白日朗诵归来篇。

群峰倒影碧波澄,清夜无眠槛独凭。赢得湖头人共说,五更楼上有诗镫。

我与流云向上峰,足所踏处云皆封。登临绝顶一矫首,万山脚底青冥濛。

拿云树老怒裂壁,十丈苍根络奇石。冒天冠斗纷蔽亏,云缝坼开天一隙。

我从树杪穿云行,天风梵呗争泉声。云光白上满襟袖,时闻虎气漫空腥。

初疑高唐山,神女方驾鹤,巫山十二正朝行,絪缊一气随风落。

又疑庐山中,匡君骖虬螭,瀑布万丈倒空泻之而化作苍龙飞。

不然云中君,洞天正沈醉,并刀乱剪琼瑶英,散作霞光恣游戏。

不然葛稚川,罗浮初炼丹,九转炉烟吹不灭,至今下界如飞绵。

万峰合气成一色,放眼每愁天地窄。同人咫尺但闻声,细看一笑头俱白。

忽讶身跳雪海中,遍大地如金在镕。忽惊身置盘古世,误入混沌吸元气。

一云才缩一云神,一云如主一云宾。一云闲如丈人尊,一云忙如万马奔。

小云随侍如儿孙,数云骈立如弟昆。妍云诡谲锦绣纹,丑云礌磊狻猊蹲。

千百万状云无定,云云一气相合并。为狮为象为凤麟,为鼓为旗为戈刃。

人出云相触,人来云相迎。松桧罅中云渗漏,峰峦缺处云补平。

是皆神龙出没互变化,掉尾腾掷纷纵横。我行十里日已暮,风吹散作四山雾。

归来大笑谢山灵,此行几被云吞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