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作于词人岭南卸任之时。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像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吟味,含意无穷。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尤为入妙。画船在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读之令人陶醉。
过片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荔。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
此词妙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宋代词人。《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珠溪诗集》,词存《菩萨蛮》一首。
中原忽龙战,九族开闽关。吾丘自固始,举族来莆田。
有宋鸿胪卿,数典乃吾先。巍巍枢密公,于潮为始迁。
梅溪铭公墓,琴山霭春烟。有子梅州守,归养娱亲前。
若赵若王古,投赠多诗篇。想见与居游,论道皆名贤。
三传韶佥判,宗牒曾手编。碧血老殉义,宋日沈虞渊。
维时方乱离,族散闽越间。或近籍保昌,或远居琼山。
吾祖佥判弟,实隐鄞江边。孙枝日以茂,江楚多绵延。
吾宗著石窟,一水梅潮连。精舍寻金山,扫墓来故阡。
遥遥三十世,已阅七百年。别派出承旨,棣萼春风联。
述祖非无人,谱牒多不全。安知台海客,东风引回船。
居潮而言潮,稽古为悠然。先畴尚可服,旧德犹能传。
东南此雄镇,保世心拳拳。
不寐常攲枕,无言独倚楼。江淹犹匪恨,庾信始为愁。
三山岂仙居,百世真道学。荒台明月秋,怀哉彼先觉。
跫然何处客,可是似人音。山月以为烛,松风聊作琴。
醒眠知漏永,醉墨自禅深。为语群居者,应同此夜心。
自江左甘郎归后。倦上征鞍,数声催又。马色侵寒,雁声摇梦下孤堠。
月残风晓,呜咽到、萧萧柳。败铎警虚檐,也似此、将停还骤。
依旧。曳惊沙落木,负了玉鞭垂手。郎当自语,向零雨、剑门禁受。
莫更赋、曲里黄骢,怕听到、凄凉时候。只断塔栖尘,一样霜中僝僽。
闲倚天台看曙霞,自然龙汉度无涯。暂来演道明光殿,归去乘跷太上家。
帝简赐歌旌火枣,世人何处访桃花。到山若赴昆崙会,还控青鸾白凤车。
少年何事远从军。马首日初曛。关山隔断家乡路,回首处,但见黄云。
带月一行哀雁,乘风万里飞尘。
茫茫塞草不知春。画角那堪闻。金闺总是书难寄,又何用、归梦频频。
几曲琵琶送酒,沙场自有红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