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令人羡慕不已。词中抒发的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是战乱时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而非一般词人平时的呻吟。“万叠城头哀怨角”,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是一种主观感情的外射,和对国破家亡的伤恸。
“相看只好山如旧”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叹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这是一处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未发、且尝村酒”从困境中显现出达观的态度。村酒饮罢,囊中依旧羞涩。“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微醉中探手枵囊,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锥还在。他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么?”老翁只是摇手。词人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在这几句话中描写的惟妙惟肖。
这是一首描写流浪生活的悲歌。在战乱的年代,词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即使物质上再困窘,也不能使他屈服仕元。同时在词人通过老翁对《牛经》的冷淡态度的描写,透露出当时农村中凋零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生产情绪不高的事实。
痴坐林间类守株,一年春事已无馀。直须九曲添清涨,洒扫棕亭进一盂。
谒告来归若骏奔,友于真可裕礽昆。共伤庭玉先埋土,怅望鸰原增断魂。
白发自嗟临药灶,一瓶端欲寄空门。浙东耆旧如相问,为道衰迟愧主恩。
草路无泥未有尘,城南城北总游人。不缘香火来山墅,孤负今年半段春。
我为先生歌雪鹤,逸兴翩翩入寥廓。先生为我咏雪鸡,扶桑昼景寒凄迷。
雪鹤排云舒六翮,长鸣远逐浮丘伯。玄洲巨君张两耳,竫人踉蹡走如蚁。
雪鸡欲上蟠桃枝,白光烁眼流琼黐。腾身蹋折琅玕树,片片琪华振鸥鹭。
鹤飞拨剌向辽东,海鲸扬波雪半空。缟衣䙰褷丹顶素,九皋月黑猿嗥风。
鸡啼喔咿夜方永,惊起踆乌怨金井。群仙环佩响玲珑,十二玉楼烟雾冷。
忆昔康回触折天柱时,女娲扶天立天维坤维。太白作天骨,万古至今长积雪。
上有雪蛆大毂长如辕,冰蛇雪鼠相蜷蜿。味如餦餭色如乳,入口清凉生。
肺腑炎埃荡涤邪秽除,幽精爽雪游六虚。鹤也莫与乌鸦争腐鼠,鸡也莫向沟膛拾禾黍。
雪寒可畏清可欲,洗髓伐毛天所玉。雪可咽兮冰可餐,谁其作友三青鸾?
溪花如绘水如金,澹澹娱人了不禁。却抱槁梧东海去,乾坤何处更知音。
一代数百年,作者不数人。桃李非不芳,梅花独清真。
是故吾党士,爱之踰等伦。诗成欲何属,目断楚江滨。
半月陪杖屦,此别情讵忘。平生两知心,踪迹长忘望。
兹游天忘之,檐雨对夜床。旅行得心朋,在客如家乡。
如何遽此去,泛彼天台航。知君爱奇观,赤城有霞光。
傥逢五百尊,问我今行藏。诗骨瘦未改,双鬓尘已苍。
西山雪霁晓苍苍,玉帛车书觐帝乡。鹊观双悬天北极,龙楼交映日重光。
和风旆列龙蛇动,气肃鸳鸯剑佩长。衮职小臣无寸补,十年主计愧含香。
五柳先生倦折腰,孤眠千载仰风标。青衫令尹头如雪,不厌朝昏过此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