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中午困啜茶偶成

行尽湘中一月春,霜髭几欲染缁尘。
山无重数几何路,花不知名俱可人。
午困得茶聊吻润,春愁着柳亦眉颦。
天教早办公家事,乞取身归笠泽滨。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章台柳,近垂旒,低拂往来冠盖。朦胧春色满皇州,瑞烟浮。
直与路边江畔别,免被离人攀折。最怜京兆画蛾眉,叶纤时。
满院花香晴昼永,愔愔亭户无人。谁将心绪管青春。游丝知我懒,江柳也眉颦。
近水远山都积恨,可堪芳草如茵。何曾一日不思君。无书凭朔雁,有泪在罗巾。
雨洗溪光净,风掀柳带斜。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金鸭香凝袖,铜荷烛映纱。凤盘宫锦小屏遮。夜静寒生春笋、理琵琶。

缤纷剪綵庆云低,佩玉摇金冷不知。禁殿想趋三白贺,微和先入万年枝。

雪水瀹清茗,自谓绝世清。终然犯烟火,况复劳煎烹。

岂如午霁馀,探此竹外楹。柘浆发甘和,宝盌凝寒晶。

心胸既清凉,齿颊亦锵鸣。吞腥期永谢,饮玉希长生。

忆见奇童髧两髦,遽惊名誉众推高。
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
方看凌云驰騄骥,已嗟埋玉向蓬蒿。
追思阳夏曾游处,抚事伤心涕满袍。

百舌渐吞声,黄莺正娇小。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习风消除未尽,梦里青衫一官。二十六年金紫,此梦已觉犹残。

故游经绣陌,初地入松扉。可那看花伴,年年渐觉稀。

一钟收宿雨,双树带余晖。若问龙池劫,谁能不醉归。

江中今日成龙鉴,苑外多年废鹭坡。
合照乾坤共作镜,放生河海尽为池。

本是无心出翠微,英英还傍故山归。五交洞口从龙入,九锁峰头伴鹤飞。

只许丹霞分窟宅,或随明月到岩扉。世人何处寻踪迹,惟有松风振白衣。

开门遣蛮童,买花供铜佛。
春风随花来,为我一披佛。
风和花气清,下帘休放出。
回施佛因果,供此老诗骨。
山中芳杜绿。
江南莲叶紫。
芳年不共游。
淹留空若是。
绿水丰涟漪。
青山多绣绮。
新条日向抽。
落花纷已委。
弱葼既青翠。
轻莎方靃靡。
鹥鸱没而游。
麕{鹿/加}胜复倚。
春岸望沉沉。
清流见弥弥。
幸藉人外游。
盘桓未能徙。
骛枻把琼芳。
随山访灵诡。
荣楯每嶙峋。
林堂多碕礒。

月旦泛舟从许劭,莲湖溪水白生烟。到门好雨过云去,说剑雄风生酒边。

闲话紫衣成昨梦,醉看乌帽惜馀年。懵腾不省临流别,想是行云扶上船。

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少年犹拜楚中尉,雍齿封侯意岂同。若使真王成帝业,功臣断不叹藏弓。

将别共樽酒,长贫怜客途。屈平惟有姊,士会未归孥。

往矣依依柳,维之皎皎驹。明朝回首望,烟树隔程符。

兰池笠毂旧声名,一眚何尝替孟明。军政才闻诛后至,将星忽报落前营。

九龙移仗边风急,双鹘横霄塞草平。可惜希文穷塞主,长天落日闭孤城。

何地能销郁郁情,且登岱岳望蓬瀛。无人到处方孤立,有路通时更上行。

四面愁阴千里合,一声恸哭万山惊。儒生未可讥封禅,终是能逢世太平。

乾茆近火,理合先燋。滴水生冰,事不相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