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照最为擅场的乐府诗体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宝”。这一组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篇,从各个侧面集中展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确实像一块精光四射、熠熠生彩的钻石。无怪乎历代选家和评论家凡瞩目于六朝诗歌的,都不会遗漏了它。
顾名思义,“拟行路难”当为乐府古题“行路难”的仿作。后者本属汉代民歌,多已失传,据《乐府解题》记载,其大旨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东晋人袁山松曾对它的曲调和文句进行加工改造,而袁制亦已亡佚。故鲍照此诗虽云拟作,实为这一诗题流传至今的最早篇翰,发摅的也是诗人自己胸中的磊块,并不同于一般的拟古篇什,所以有的诗集收录此诗时,去掉了题目上的“拟”字,径称作《行路难》。齐梁下及唐代不少诗人,也都袭用这个调名写出了一批名作。
《拟行路难》共一十八首,有的本子作十九首,是将其中第十三首分割成了两篇。这十多篇诗涉及不同的题材内容,体式、风格也不尽一致,看来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今人已有考辨。但是,把它们在同一诗题下编为一组,又绝非出于偶然。这不仅因为它们都采用了“行路难”的曲调,而且各首之间确有共同的主旋律贯穿着,那便是对人生苦闷的吟唱。在形式上,这组诗都采用七言和杂言乐府体,音节流畅而富于起伏变化,以适应作者所要抒发的强烈而跳荡的情绪。正是这样一个统一的基调,加上作者构思、编排上的某些匠心,使得这些诗篇自然地发生联系,合成了一个可以放在一起加以观照和品评的整体。
此篇作为《拟行路难》开宗明义第一章,带有序曲的性质。
诗篇一上来,以“奉君”二字领起了下面四个排比句:“美酒”而盛以“金卮”,“雕琴”而饰以“玳瑁玉匣”,羽毛制作的帐幔间绣出了“七彩芙蓉”的图案,锦缎织成的被面上绽开着“九华蒲萄”的花纹。奉献到你面前的吃的、玩的、用的器物,无一不精美绝伦、色彩缤纷,足令人赏心悦目、忘忧解闷。这—赋体铺排手法的发端,为整个乐曲的演唱蓄足了气势,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可是,别误以为作者是在为人生谱一曲欢乐之歌,想要尽情讴颂人世间种种官能的享受,那样就大错而特错了。在那一阵子紧锣密鼓、急管繁弦式的华采乐段之后,乐队突然沉寂下来、沉寂下来,悠悠地转出一声低咽的吟叹:红颜难驻,岁月迟暮,寒气闪烁,年华逝去。人生的这一大悲哀,又不是美酒、雕琴之类所能消解得了的。读到这里,读者方明白前面那阵子开场锣不过是个铺垫,外形愈装扮得富丽堂皇,愈见出骨子里的哀感沉绵。
那末,也不能听任这种忧思无边无际地膨胀起来,吞噬了人的整个灵魂。诗人在唱出人生苦闷的主题之后,却又反过来劝慰人们要“裁悲”、“减思”,节制和排遣自己的伤痛;而排遣的方法则在于聆听他的击节歌唱,那歌子便是倾诉人生苦难、不平的《行路难》。用宣说人间苦来排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闷,看似矛盾,但也不足为奇,因为通过这一独特的宣泄活动,是可以给人的心理机制恢复和带来某种程度的平衡,减轻人们心灵上的重压的。这大概正是诗人自己情不自禁地要创作这一组诗的内在动因吧。于是,诗歌开篇定场锣鼓声中被推上舞台前列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器玩,至此重又获得了生气。它们不光是人生苦的垫衬,同时也是诗人演唱人生苦的布景、道具和音响手段。诗人就站在这一绚丽辉煌的背景下,一手高举盛满美酒的金杯,一手挟起玉饰花雕的古琴。仿佛他正注目于读者,他就要放声歌唱了。这是非常美妙的瞬间,非常动人的景象。
诗写到这里,已经完成了序曲的任务,本可就此打住。而诗人为了加重语意,却又添出一段尾声: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意思是说:没见到吗,汉武帝时的柏梁台,魏武帝时的铜雀台,当年歌舞胜地,乐声盈耳,曾几何时,风流云散,而今哪还有清音绕梁呢?言下之意:我的歌声也是稍纵即逝,要听就请抓紧吧。结末这两句看似逸出题外的话,既是对上文“听我抵节行路吟”的补充申说,又是对诗中“人生苦”主题的点题和呼应,而字面形式上转向援引古人古事,采用宕开一笔的写法,更增添了诗歌摇曳不尽的风神。
总合起来看,作为整个组诗的引子部分,此篇在立意上是比较单纯的。它的意图只是要交代写作这一组诗的缘起,即便涉及人生苦闷的主旨,亦仅点到为止,不作进一步展开。所以读者在这里接触到诗人内心的感慨还很抽象,缺少具体的内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诗中这个单纯意念的表达形式却很不简单:由献列各种精美的器玩以行乐解忧,导向人生苦痛、忧思难遣,再折回裁悲减思、击节吟唱,而结以清吹不永、胜概难继,可说是一层一个逗顿,一层一道弯子。转折处是那样的突兀峭拔,而承接时又十分妥贴自然,极尽波谲云诡、跌宕生姿之能事。这样一种屈曲层深的构思方法,决不是为了卖弄技巧,它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歌单纯意念下深藏着的复杂微妙的情绪心理,那种苦闷与慰藉、排解而又难解的感情纠葛。贯通《拟行路难十八首》的整体,构成组诗中心情结的,正是这一矛盾尖锐的心理态势。
《行路难》是乐府古辞。《乐府题解》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鲍照承袭汉乐府《行路难》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模式,表达了对封建门阀统治的愤慨不平,抒发了对人生离别相思·宦途失意的忧愤情感。本诗为《拟行路难》十八首的第一首,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组诗的序曲。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开篇四句直敍了囊括吃喝玩乐在内的四种安逸豪华生活的象征物。诗人说每天有人恭敬地给你端上雕刻精美的金酒杯里装满的美酒,供你饮用;每天有人恭敬地为你打开用玳瑁装饰的美玉琴匣中雕花的琴瑟,供你弹奏赏玩;每天有人为你打开翡翠羽毛装饰的绣有各种颜色的芙蓉帐子,供你享用;每天有人为你铺开绣着多种葡萄花纹的被子,供你休息;这些珍贵考究的东西是日常吃喝玩乐的最高级的物质享受,可谓是人生难得的奢侈品了。难道说拥有了这一切就快乐吗?当然是否定的。诗人开篇平铺蓄势,辞丽气足,紧接着便转向人生无奈的悲凉。那么悲从何来呢?人生苦短,岁月易逝,最悲哀的莫过于美人迟暮。人是有精神需求的,如果建功立业的抱负不能实现,再丰厚的物质享受也会使人空虚失落。当青春年华逝去到了力不从心的暮年,难免会为虚度年华而痛惜,难免会为碌碌无为而惆怅。所以诗人说:“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再高级别的物质享受也挡不住岁月流逝,止不住“红颜零落”,人生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老蒋至矣,对于一个徒有远大目标而始终不能实现报效君国的人来说,“寒光宛转”不仅仅是对时光无声无息流逝的惋惜,更是对青春岁月无法挽回的伤感,这两句反衬开篇四句,突出了美酒、雕琴、羽帐与锦衾奢华物质的生活享受不可替代精神的追求。鲍照很有志气,但家世寒微,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他始终是“下僚”,社会的等级制度使得他屈才低就不能有所作为,为此,胸中郁结着愤愤不平之气。诗人在这里表达的除了寒门才子不能登高位的惋惜与愤慨,同时也是对豪门纨绔浮华生活的讥讽,说明寒士们并不是羡慕门阀子弟的物质享受,而是因为不能与世族公平竞争及时建功立业感到忧愤。诗人告诉我们,令人最痛心的不是没有美酒·雕琴·羽帐·锦衾,而是时光不可倒流的遗憾。紧接着诗人又推出“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两句,这又是一个转折,由忧愤转向平和的劝告,劝告人们要节制情绪,不要过分地忧伤。“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结尾两句又是一个转折,由诚恳的劝告转向对人生无奈的安慰,这两句既是慰人减忧,又是慰己宽心。汉武帝建造的柏梁台,魏武帝建造的铜雀台,想当年辉煌无比,可今日不也是人去台空吗?有谁还能听到柏梁铜雀台上的管乐清吹呢?人生不过如此,一切都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功名富贵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没有必要为此忧愁悲哀,还是放宽心寻求开心吧,何苦要自伤呢?纵观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诗人有着进取抗争的精神,但在官僚垄断的社会黑暗势力下,其力量是十分微弱的,所以诗人在疾呼《行路难》中,以一种消极的生命智慧,关照大家看淡功名,节思减忧,善待短暂的生命,以减轻心灵的痛苦。
此诗语言朴实中肯,行文抑扬起伏,感情激越奔放,有浓烈的气氛渲染,作为序曲,既点清了题目,又能领起诸章。
好水好山吾已渎,况值秋风橘林绿。南来十日谋北辕,不语岑岑怨林木。
使人行处何所为,廪人继粟庖人肉。蓬窗阒寂却成愁,恰似苏子居无竹。
其间文史岂不翻,无味纷纷成故牍。家山回首频入梦,欲去未能惭薄禄。
德州城下斜月昏,万里河来失平陆。舟中夜静闻吴音,惊问谁欤曰南牧。
心期乃是夙所亲,倒屣过从忘仆仆。联舟会晤迭主宾,百里风帆岸相逐。
自移画省大江西,恺悌民间歌旱麓。公馀亦不废吟哦,历历诗书载其腹。
高词往往逼古人,叉手而成如构宿。往年赠我石兰篇,每向荆溪望林屋。
谓言他日片帆过,便风径访愚公谷。世情多厌屈原醒,宦路尤欺魏其秃。
多君佳句屡见投,过望平生非所卜。天津桥下水留人,去住人生有迟速。
回思联舰那可再,食野呦呦怨鸣鹿。夕阳沽水丁字流,白草茫茫人去独。
江云霮䨴未全开,东岭微芒日色来。独犯轻寒踏春晓,殷勤更折雨中梅。
故旧何悬绝,閒居欲反招。幽并风雪紧,楚越水云遥。
短褐缁尘破,长镡宝气销。门垣成隐逸,笔椟到耕樵。
逆旅呼灯夕,修闱彻棘朝。囊书题荟蕞,发论献刍荛。
舌焰真熏灼,胸兵剧锻□。乘轩南国鹤,解旋朔庭雕。
斡运天垂斗,飞腾海作潮。荃兰骚地变,橘柚贡年凋。
色采黄金黻,音声徵角韶。潜身甘蛰蠖,赋命类苕鹩。
筮仕龟无兆,攻经教有条。秦灰完竹帛,汉粕味箪瓢。
画品翎毛贵,鸡场爪距骄。文章通政理,道义胜官僚。
岁月嗟悠久,湖江耐寂寥。花浓携酒榼,柳霁卖饧箫。
制虎摇金锡,驱鼋驾赭桥。流连光景赏,播荡别离谣。
世笑乌非鹊,吾怜狗续貂。呼号三刖璞,忼慨五陵镳。
落落山中桂,丛丛涧底苗。依然百将略,付与霍嫖姚。
东吴水为州,西山兹独秀。上有百岁松,下有千尺溜。
况当泉石间,野花乱如绣。顿足忘仆劳,长歌发余陋。
沈沈范公祠,肃肃香火旧。碑犹巩洛时,寺当风雨后。
乌乎一代尊,庙食今谁守。寂寞壮士怀,松风动清昼。
曲径入幽邃,钟鱼寂不闻。一亭寒抱石,万竹绿搀云。
蓬壁题诗富,兰言入座芬。野花披锦帔,谁觅五妃坟。
前世何缘,喜今生聚首,声气相联。伯鸾偕德耀,玉树配青莲。
言既合、意双虔。更避俗心坚。最堪欣、案眉朝夕,彼此生怜。
不须悟道参禅。领衡门幽趣,纸阁芦帘。埋名追隐士,养性学闲仙。
棋共著,韵同拈。每并坐齐肩。志清高、心存忠恕,仁义求全。
夜寒强饮至馀钟,天上星回斗柄东。茶味香添藏瓦雪,烛花残怯隔窗风。
兴随山水无时尽,梦入庭闱有路通。除岁旧愁除不得,两年丰芑愧无功。
文君真知音,私奔司马氏。阮籍真好色,邻家恸处子。
惟此真之中,邪正亦倍蓰。然宁侧其冠,不必纳其履。
刑罚可失出,褒贬腌逼里。历观史传中,竞艳每书此。
一时爱其才,春秋紊大旨。且令炫才者,越礼有所指。
风俗自兹靡,责归作俑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