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写的这首词是一首触景伤情之作:在这惨淡的深秋之时,一切都变得凄凄切切,无限悲凉。那梦里的砧杵捣衣声还没停下来,又传来蟋蟀嘈杂的悲鸣声。你曾居住的楼空空荡荡,弦索抛残,晓风残月,无不是惨淡凄绝,如今一起涌人眼帘,触动无限清愁。
开篇便写到凄凄切切,道出内心悲凉,接着写道时节正逢黄花节,黄花节是指的重阳节,而所谓的黄花,便是菊花。这是纳兰又一首重阳佳作,借着重阳时节,抒写内心的情绪。在词中,纳兰永远是悲伤的。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纳兰用惨淡来形容黄花节,以示自己哀怨的心情。或许,在深秋时节,万物萧条,看到任何事物都会觉得无限悲凉。
而接下来这句,则让人联想到,纳兰是在想念什么故人。“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这里需要解释几个地方,“砧声”是指洗衣服的声音,古人洗衣服,总是将衣服捣一捣,加快衣服清洁的速度。捣衣时,会发出阵阵声响。“蛩”则是指的蟋蟀。词人在梦中听到捣衣的声音,声声慢慢,似有似无,悠远似乎又就在耳旁。捣衣的声音还没有停下,耳畔就又传来了蟋蟀的叫声,夜半时分,听起来让人内心都揪了起来。重阳深夜,午夜梦回,却是如此凄惶的情景。
纳兰梦中梦到捣衣的人是谁,想来应该是个女子。但这名女子究竟是谁,会在纳兰的梦中以如此凄凉的形象出现?按照常理推算起来,这名女子应该是离纳兰而去,让纳兰无法再见到的女子。于是有人猜测,这是重阳佳节,纳兰思念故去的卢氏所写的悼亡词,也有人认为这是纳兰为沈宛而作的。但不管怎么样,这首词的确是写尽了凄凉之意。上片梦醒时分,顿觉离人不再,备感伤心。
下阙,“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本于宋周邦彦《解连环》词: “燕子楼空,尘锁一床弦索”,点出悼亡之情,让内心潮水汩汩流出。燕子楼,在江苏徐州,唐时张建封的爱妓关盼盼曾居于此,张死后,盼盼仍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嫁。这里借指亡妻的居室。因为妻子已经亡故,所以言“燕子空楼”。因为亡故已久,所以日“尘生”,而床头的琴弦也早巳束之高阁,任其蒙尘抛残。
末二句,“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一样晓风残月”,此句显然是化用柳永《雨霖铃》里的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晓风残月”,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且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皆凝于其中。然而词人在“晓风残月”前添了“一样”二字,就变“古语为吾语”了.送别之意尽去,而悼亡之音弥浓,颇有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情。
最后一句,“而今触绪添愁”,点明玉人已殒,睹物思人,触绪添愁的主旨,而词人本就相思无绪的心怀,此时也就愈益伤情彻骨,无法排遣了。
这首怀念故人的词写在重阳夜,阁楼上,晓风残月,故人不再。独自倚靠栏杆,想着往日种种,纳兰写词,从来都是淡如清水,却能够让这水波荡漾而起时,带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和心疼。
驱车陟连冈,振辔出林莽。雾露晓方除,日照川如掌。
行行遵曲岸,水石穷幽赏。地偏寒筱多,涧激淙流响。
祗役未忘倦,心神暂萧爽。感兹怀故山,何日税征鞅。
外家儒而医,订婚自总角。门户非所论,高堂重贤淑。
当其初来嫔,冠盖盈吾族。季子未成名,苦劝下帷读。
心心待鸾诰,荣亲及闺阁。每逢大比年,神前瓣香祝。
不幸卒无成,青衫长落拓。负汝期望殷,至今怀惭怍。
鸡犬萧条少四邻,孤村风雨自荆榛。愁来爱读平原传,浊世翩翩一伟人。
传经兰若岁时同,绣毂珠帘处处逢。花院鸟归深殿磬,雨楼人散隔城钟。
长空淡淡吞平野,落日微微见远峰。年去年来人自老,空馀坏衲挂长松。
桃源仙子忆刘郎,不惮严冬雨雪凉。红雨已先初夏落,妖魂重对小春芳。
冷侵绿萼刚舒先,寒彻朱衣强喷香。谁向荒园慰萧索,数枝无语映斜阳。
镏君镏君去不顾,寻师独入云深处。秋风库叶一扁舟,斜日伊兰千里路。
庚寅之岁喜初逢,我与君家一巷中。气象汪汪黄叔度,照人剪水点双瞳。
清谈从此留真赏,夜话篝镫时来往。得逢好友旧盟心,欲索解人先鼓掌。
周簠秦彝汉瓦文,图书金石两纷纷。画家自古传三昧,书法于今重八分。
蓦地祖刘中夜起,方觉雕虫技小矣。男儿生长天地间,不能为将宜为使。
鬓发将凋可奈何,坐令勋业久蹉跎。我闻此语为君壮,燕赵相逢慷慨多。
金源自古称雄郡,残碑断碣无人问。偶然名士著名邦,斗觉山川增气韵。
此时耳热酒初酣,别绪唫秋与澹堪。他日边云回首处,荻花枫叶满江南。
异国桑门客,乘杯望斗星。来朝汉天子,归译竺乾经。
万里洪涛白,三春孤岛青。到宫方奏对,图像列王庭。
二一庐前春满,先生报道迁居。林花惨淡鸟欷歔。
似怨薄情轻去。
不是薄情轻去,先生实被饥驱。此閒老友赋邛须。
他日能无还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