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
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
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
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
慰语重阳会有期。

赏析

  要理解这首诗,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白宝钗所“忆”的究竟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她所忆的,当然是菊花。但菊花在这里象征什么呢?传统“红学”在这个问题上的解释是,菊花象征薛宝钗出家远去的丈夫,即贾宝玉。并且倾向于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说成是所谓的“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但这种解释本身就是明显有问题的。首先,这种说法与脂批对后文的提示相龃龉。戚序本第7回脂批有云:“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而宝钗《忆菊》中却说“谁怜为我黄花病”,如果宝钗真的到了为思念宝玉而“病”的程度,又岂能说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其二,传统“红学”的解释也不符合宝钗自己对人生聚散的达观认识。第22回,宝钗《更香谜》,其末一句的说法是“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无独有偶,第70回,宝钗在《临江仙·柳絮辞》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如果宝钗是为思念宝玉而到了为之“痴”、为之“病”的地步,又如何是“风雨阴晴任变迁”?如何是“任他随聚随分”?因此,把诗中的菊花解释成贾宝玉,把整首《忆菊》诗解释成所谓的“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实际上是完全讲不通的!这里的菊花,还应该理解为宝钗高洁的社会理想方是。同回,宝钗作《螃蟹咏》讽时骂世,其中一句即云:“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姜,老辣之物也。比喻运用权力和法律,对螃蟹一样的恶势力进行惩罚和制裁。菊,高洁之物也,与姜对举,即比喻高洁的社会理想。第42回,宝钗私下里对黛玉表示: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第42回)

  可见,男女各守其份,当官的清正廉洁,商人、农民努力为社会创造并积累财富,这就是宝钗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正如宝钗所看到的那样:“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那些读书做官的男人,“读了书倒更坏了”。故,宝钗不惜颠倒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严厉批评那些士人“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这样也自然引出一个话题,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已经失落,宝钗当然要为之“忆”。而这才构成了《忆菊》的主题。——菊者,理想中高洁的社会。所谓“忆菊”,就是追忆失去的理想社会

  从整体来看,宝钗的《忆菊》诗即表现了宝钗对在现实中已经失落了的那个理想社会的苦苦追忆之情。而把这首诗与宝钗的另一首《画菊》诗对看,一忧虑、愤懑,一潇洒、解脱,这同时也暗示了宝钗的人生观必将由忧世、愤世,而走向出世、遁世的趋势。“慰语重阳会有期”是不可得的,只能“粘屏聊以慰重阳”。那么,再往后呢?只能到佛、道的出世哲学中去寻找精神归宿。故,宝钗最后必然是“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必然是“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而这就是脂砚斋所说的“虽离别亦能自安”的心态,以及“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精神了!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猜你喜欢
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石影衔珠阁,泉声带玉琴。
风杉曾曙倚,云峤忆春临。万里沧浪外,龙蛇只自深。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
谁家年少春风里,抛与金钱唱好多。

记得秋娘,家住皋桥西弄,疏柳藏鸦。翠袖初翻金缕,钩月晕红牙。

启朱唇、含风桂子,唤残醉、微雨梨花。最堪誇。玉纤亲自,浓点新茶。

嗟呀。颠风妒雨,落英千片,断送年华。海角山尖,不应飘向那人家。

惹新愁、高楼燕子,赚人泪、芳草天涯。况浔阳,偶然江上,一曲琵琶。

窈窕纹纱,参差曲槛,无计消他长夏。金钲匿影,石燕穿云,缥缈灵旗来也。

隐隐轻雷度时,不惜真珠,抛残盈把。似湘妃游泳,玉徽零乱,冰弦弹罢。

又疑是、破阵钱塘,青天飞去,雪霰一时交下。介山昨夜,风雨黄昏,霹雳车凭谁借。

怊怅方塘,碧筒出水初圆,怎禁狼藉。助新凉、午梦绳床,彷佛声飘鸳瓦。

春事阑珊可怨嗟。愁看柳絮逐风斜。碧云天际正无涯。

莫问燕台曾落日,休怜吴地有飞花。春风总不属侬家。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
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
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
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
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
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
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
瞥然悟得长生路。平坦无来去。万法圆融超六度。威音那畔,几人曾到,别有逍遥处。灵明国内绝朝暮。谁荐当头这一句。木马嘶风泥牛许。慈云广布,法雷高震,密洒禅天雨。
借屋得修竹,复近清江湄。
衡门独看雪,众物有余姿。
幽鸟下庭静,野泉通櫂迟。
既谐避世心,况与尘事违。
幸无井臼劳,未免亲锄犁。
已放西山烧,种粟方俟时。
此外复何作,闭门但成诗。
月上随人意,人闲月更清。朱楼高百尺,不见到天明。

岁月任消磨,间中得趣多。戏题红叶字,醉唱紫芝歌。

雨笠耕云岭,烟蓑钓月波。数鸿临浅浦,骑犊下前坡。

支颐偶到野人家,总把深心付物华。鸟毳馀情闲日月,花心深蠹半尘沙。

游丝逆上风中柳,乱沫分屯水际楂。且共年光暂观化,直须美酒送生涯。

太平触处麦连歧,吹鬓东风又此期。深喜轮台丹诏早,不妨渭水钓竿迟。

漏梅泄柳窥天意,问舍求田敢自遗。把镜朝来还独笑,一春花鸟瘦添诗。

蓬鬓蓬门积恨多,夜阑灯下不停梭。
成缣犹自陪钱纳,未直青楼一曲歌。

无肠公子旧知名,风味非糟亦自清。祇信海霜肥郭索,须劳野火照横行。

两螯白雪堆盘重,一壳黄金上箸轻。公退辟寒应买酒,献芹毋笑野人诚。

绿窗睡起小妆残。玉钗低堕云鬟。回纹枉寄见伊难。心绪阑珊。
翠袖两行珠泪,画楼十二阑干。销磨今古霎时间。恨杀青山。
大造无私只一中,历公五任协民风。
景星三出南台瑞,边驿千章北海忠。
日映彤弓开岭北,龙翔沧海启江东。
只因外补功名损,可恨车音万里空。

奉命移旧垒,车徒发皋兰。四顾莽肃肃,野气蹙天寒。

万灶驻桃林,男女杂旌竿。红粉隘大路,马上明绡纨。

昔日随都尉,令严不遑餐。一鼓斩女子,勋名永不刊。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
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

中天逢令节,圣主正当阳。洁体兰汤蚤,垂衣彩缕长。

内臣传警跸,午宴集衿裳。云自丹霄紫,风来金殿香。

龙飞方利见,雀跃喜相将。仙乐伶官奏,霓旗羽士扬。

□传薄皂绿,糕拌凌阴霜。既沐上方泽,还赓下济光。

□□欣在藻,梧凤失依冈。共指升恒永,为深晦昃防。

□山歌乐只,天保祝无疆。赐裤卑刘汉,献身企李唐。

□与□□饱,何以慰几康。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