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
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赏析

  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在风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带着酒去拜访,可见两人的深厚友情。而满山落叶,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诗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全诗淡淡写来,却于平淡中见深挚,流露出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无从排解。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倚醉无端寻旧约,却怜惆怅转难胜。静中楼阁深春雨。
远处帘栊半夜灯。抱柱立时风细细,绕廊行处思腾腾。
分明窗下闻裁翦,敲遍阑干唤不应。
千古风流忆孔明,老龙高卧志存身。
强陪簪绂更三圣,安坐江湖又四春。
便合痴狂称达者,谁能穷悴作骚人。
一杯聊复从公醉,要见予言总是真。
嗟予抱区区,畴昔同里闬。
过从三十年,知心不知面。
零落忽重逢,家亡市朝变。
惸惸蹈海馀,踽踽南冠殿。
剧谈泥涂际,握手鞍马倦。
依依斯文意,苦恨十年晚。
鲁仲偶不逢,随世本非愿。
灵胥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及兹万里别,一夕肠百转。
余生谅须臾,孤感横九县。
庶几太尉事,万一中丞传。
风驱白雨洗园林,蔽地飞花一寸深。
狂紫浪红俱已矣,老春虽在亦何心。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寻桥柳荒泾,城芜古苑,去波孤艇。见帆明渚鸟,镫昏驿树,岚光催暝。

陡觉画角生,哀秋声在,水际空离景。对此恋前游绕,回阑凭断,斜阳红冷。

万感成幽阻,良辰易失,赏心难并。天涯顿雪双鬓。

愁入西风凄哽。但忆旧扇歌尘,小屏诗梦,人隔潇湘迥。

尊前雁落,满目关山影。

青山无大小,
总隔郎行路。
远近生寒云,
愁恨不知数。

未能无所寄,养鹤复栽梅。鹤亦太多事,高飞候客来。

种桑人家十之九,连绿不断阴千亩。
年年相戒桑熟时,畏人盗桑晨暮守。
前年灾水去年旱,私债官租如火锻。
今春差觉风雨好,可惜桑田种又少。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
幼年父母责女红,蚕事绩事兼其中。
桑有稚壮与瘦肥,亦有蚕饱与蚕饥。
忌讳时时外意生,心血耗尽茧初成。
织不及匹机上卖,急偿官租与私债。
促织在室丝已竭,机抒西邻响不绝。
残岁无米货入苦,妄意明年新丝补。

秋月照孤松,亭亭自高洁。深夜凝露华,枝头生苍雪。

平生杜公贤弟兄,北州人物家法称。儿童服膺今见面,温润圭璧清霜冰。

胸中诗书不见试,鬓发欲白论邦刑。用违所长众不可,公犹谈笑气甚平。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典签不废吟拥鼻,所叹虚席何人登。

临蕃千骑亦不恶,聊以馀力苏疲氓。霜清水落鱼泼剌,万瓮沸响新醪倾。

东秦山河太守贵,长安歌舞新曲成。正须昼夜快作乐,舍人促公归治行。

黄子本名士,论交四海多。轻帆破冢出,瘴疠夕阳多。

斗酒腹犹痛,长途悲作歌。故乡好风物,相见未蹉跎。

望古复望古,驾舟行远空。浮云日夕尽,天光上下同。

潜鳞入渊微,归鸟正西东。亭亭夫容花,凄凄风露中。

群情各有适,至理将在躬。日月去已多,忧伤来无穷。

临流一濯足,顾影见双蓬。歌我水上心,答彼巢居翁。

萍聚长干兴未穷,劳劳亭外起寒风。
只今海内称兄弟,半在当筵气概中。

文学称雕龙,二难腾早誉。橐笔就南宫,邅回万里路。

薛惢贯勿遗,读骚嗟迟莫。草木灿坤舆,纤钜罗典故。

岂厌官奉薄,为道仕楚去。屈宋遘代兴,颜谢供吐茹。

自任笔削权,志乘不朽树。时危知引病,逾拟遂初赋。

传乘游浙闽,抱恨济胜具。东归文酒会,诗得江山助。

清浊莫议方,师表希叔度。乱离怅云亡,隔世尝心晤。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盈盈袅袅。欲问卿卿还好好。
无奈娇何。摺摺湘裙薄薄罗。
尊前顾曲。舞作回风花拍促。
压尽时流。棋里输伊一百筹。
几度裁书无雁林,思君天阔水悠悠。
自从席上飞花后,又见江头落木秋。
背壁一灯怜瘦影,谁家双杵动新愁。
不知今夜西风里,人倚月明何处楼。

玉肤冰骨独英英,绣向珊瑚照睡屏。疑有暗香生纸帐,罗浮梦断晓魂惊。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