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词中作者纯用比兴,没有用一字道破张先物色美妾这件事实。那个“走马采花”者,即指积极物色美妾人选的张先。“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则写张先的千方百计与不厌其烦。这些比喻性的叙写,很有些漫画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此外,说出“人与化工俱不易”这样的冷唆语,对“谷雨清明”这种花开时节,又说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时本来是鲜花盛开的时候,然而这个季节却看不到花,体现了作者这一现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无讥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现于“走马”来探,在“屈指”计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现于打发蜂婢莺使千绕百看。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为了适应词的平仄规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须是先两个仄声、后两个平声;“谷雨”是仄声,“清明”是平声,所以说“谷雨清明”而不说“清明谷雨”。
下片写面对花,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而其妾则很可悲。在写法上也略有变化,除了比喻之外,还用了典故。以“白发卢郎”这一典故暗写张先老年娶妾,实在贴切不过。“情未已”三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它与“白发”形成对照,同样暗寓讥讽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紧承前句,固然写出张先买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对鲜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等意象,略带悲剧色彩,似乎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观上也多少增强了对封建制度下不相称的婚姻的讽刺力量。
此词咏的是好容易盼到花开,开的花却被一个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写人们盼花开的心切,下片写花被糟蹋以后人们的难过。实在当是惋惜一个少女被一个全不相称的人霸占。
张先是北宋词坛名家,亦富诗才。晚年与通判杭州的苏轼有交往。苏轼《诗集》卷十一有诗《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一首,用张子野的故事讽刺张先晚年买妾,诗编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本词应当与诗作于同时。
朝暮何人肯拔尤,周民何友亦何雠。还家久类苏耽鹤,溷世聊歌宁戚牛。
笔在不妨书甲子,诗亡谁为作春秋。百年修短终归尽,倚杖看山任白头。
风月佳无比。看石上、冰轮潋滟,长空新洗。金虎寒芒犹未散,耿耿吴宫剑气。
越显得、金奁如水。赊取元宵今夜做,飐春灯、嵌遍秋山里。
十万盏,夜珠缀。
悬崖叠巘笙箫沸。曲才终、山腰楼阁,娇歌又起。簇坐广场纷笑语,何处香飘桂子。
问此乐、浮生能几。似欲天明天转碧,透星星、宿火吴姬肆。
凉兔魄,忍西坠。
男女分科,霜红龛主原耆宿。藕香盈匊。何用参苓斸。
八代文衰,和缓功谁属。医吾俗。牙签玉轴。乞借閒中读。
高顶宜登望,吾州见地形。水通蛮国远,山出海门青。
藓径僧行迹,风枝鹤退翎。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
丹诏催归九棘班,桂花香里泛楼船。罚轻犯跸追先哲,望重埋轮记昔年。
争看上书规走马,未须把酒诧登山。日边故旧如相问,衰病惟应卧辋川。
官舍谁言隘,西楼兴不穷。閒云欹枕里,飞鸟捲帘中。
风定天还水,烟虚月度松。回观犹有愧,破屋著卢仝。
乾坤万古入枯枰,今日怜君一着赢。棐几晴窗温典故,讲堂朝鼓阅经生。
章江月色催诗早,庾岭梅花入梦清。更喜槟榔椰子近,每逢南客便多情。
不读兵书不学剑,狗屠别创英雄传。如何耳食纷纷者,论功但说鸿门宴。
忆昔沛公入关中,留居几作富家翁。威加海内志乃尔,真人亦与项籍同。
贤如萧曹皆噤口,孤忠独奋批鳞手。炎刘得失争毫釐,一言悟主功不朽。
秦任赵高咸阳亡,卧枕宦者宜预防。鹿马之祸前车鉴,排闼直入何轩昂。
留得河山四百载,将军虽死今尚在。汉家本自薄功臣,全躯不共韩彭醢。
区区勇力安足论,祇有忠义能常存。至今汾上西风咽,犹是当年壮士魂。
众生苦颠倒,孰肯解其缚。将军拯物心,欲使出沟壑。
老梅得成柯,寒不受雪虐。那知琴隐园,悲风顿衰索。
城郭人民非,翔舞归来鹤。幽香伴忠魂,苦恼乃极乐。
平生金石契,高僧共咏谑。遗墨佛护持,九霄气磅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