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了解到当时边境两边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情况;目睹了宋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给作者以很大震撼,诗中以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届时除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
前四句写宋朝实行妥协、退让、苟安政策,划白沟为界,使白沟河河北尽成辽地,并且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但辽方仍不断骚扰边境,而宋却放松戒备,不知报警。后四句发抒感慨,诗人先歌颂祖国包括幽燕之地在内的万里山河,常着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实际上也是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最后两句“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总结全诗,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深刻有力,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写实和议论,写实简明,议论独到;古今将领比较,形象鲜明,含意深远;结构上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十分严谨;用韵上以四句转韵,平仄韵相递,既转得自然,又使层次更加清晰。这些都值得读者留意。
宋嘉祐四年(1059,一说是公元1060年),王安石奉命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而写了这首古体诗。
于虖孔孟何其卓,如天日月地海岳。正令举世皆杨墨,邪正岂复劳商榷。
虽然此道久横流,执热其谁不思濯。鲁邹遗书世皆读,要以尊信为善学。
吾友希真盖其人,不肯俯首为龌龊。羹藜饭豆欲老矣,功虽未竟志则悫。
我居山阴子在闽,阙然不见千里邈。泽中久雨道路绝,叩户忽闻声剥啄。
尊信二字子所知,妙质岂复须斤斲。伏生九十语已讹,失旦自惭犹喔喔。
美人隔江水,彷佛若可睹。风吹蒹葭雪,飘荡知何处?
美人有瑶瑟,清奏含太古。高楼明月夜,惆怅为谁鼓?
世事关心难得住。北渚停桡,一夜孤篷雨。不见美人谁与语。
空江月落潮平处。
黯黯碧云天薄暮。酒冷香残,无计驱愁去。他日重来还看取。
玉凫新制惊人句。
渔翁啸歌兮沧洲浒,水寒沙虚兮石龃龉。杳凝睇兮北冈,忽已忘兮南浦。
丑妻含饴兮怜儿语,夕张灯兮在极渚。馔鲫鲤兮羹香美,村醅虽醨兮伉俪亲。
你操舟兮柁尾,予撒网兮当先。今夜水清兮霜露繁,双鸥睡熟兮黄芦天。
雁去悲银海,螭蟠泣鬼工。黄肠迷汉柏,野火上秦蓬。
浓翠凝螺黛,鲜朱溃守宫。漆添灯晕黑,文灭绣奁红。
一旦珠还浦,千年剑出酆。雾馀空黯淡,云在月朦胧。
伏兽衔丝结,蒙絺画羽虫。粉绵施婉转,台玉刻玲珑。
匪茹曾申诫,惟明可保躬。他时赐盘鉴,来照梦中熊。
画阁临流想像题,倚栏翘首觉天低。名花无数侵帘入,好鸟多情傍户啼。
近水迢迢经雨绿,遥山隐隐拂云齐。从来吏隐难兼得,城市还惊似涧溪。
金庭福地竟如何,当日山前异事多。子晋高风传世表,仙翁遗迹在岩阿。
三清路远须由学,九转功成岂怕魔。我有玉符真诀在,黄衣谁肯远相过。
